延伸探索社區活動
《穗內有萃》城市藝穗節派台
第二十一屆澳門城市藝穗節呈獻《穗內有萃:又看 · 祐漢》,將於本月十二日至二十三日,共分為六個不同內容,讓參加者嘗試透過藝術創作,以戲劇、舞蹈、互動演出形式為主,詮釋祐漢居民眼中的世界,使觀眾不自覺地融入社區的流動,旨在一起探索祐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穗內有萃:又看 · 祐漢》策展人歐陽佩珊 (Connie) 表示,近年所屬劇團都十分關注祐漢社區及街坊,過程中她發現可以將社區內容繼續做延伸創作,於是參加了澳門城市藝穗節的徵集。由徵集、籌備到真正演出,合共花費了大半年時間。Connie說:“該藝穗節鼓勵多元化呈現富本澳城市特色與文化底蘊的創作,貫徹‘全城舞台,處處觀眾,人人藝術家’的宗旨,故此想到了較少人真正關注的祐漢社區,很希望借今次節目,令參加者更了解祐漢的面貌和真實故事。”
六個小項分別是三個獨立節目《偷渡客》、《租客》、《過客》及三個延伸節目《祐漢生活指南》、《永不回來的風景》及《換物 · 漢誌》,其中《偷渡客》和《租客》在籌備過程中最具難度。Connie說:“在《偷渡客》的體驗過程中,觀眾需要蒙眼及乘船乘車參與,當中需要和各個相關政府部門溝通合作,經過多次討論後,協調成果很理想,能夠順利安排演出各種細節,我們同時亦向相關人士取經,看怎樣完善演出,得以豐富觀眾觀賞期間所獲得的體會;至於《租客》,團隊亦向正在居住的單位人士短租演出場地,希望令觀眾欣賞戲劇、舞蹈和互動演出之餘,他們身處的同樣是真實屬於祐漢社區地方。此外,由於那裡並不是常規的演出場地,無論戲劇、舞蹈、互動等方面,都需要演員、導演以及街坊等多番協調和用心配合,整個過程有賴台前幕後工作人員同心合力。”
延伸節目亦好有意思,尤其是《換物 · 漢誌》,她說:“我們選擇一個水果攤檔來連結今次活動和祐漢社區,通過二手物品來交換故事。攤檔亦是街坊聚腳之地,互動將隨着街坊和路人的相遇而發生。”《換物 · 漢誌》是環保而又有意義的活動,Connie稱期望未來可以延伸在社區的其他時間舉辦。是次參與整個演出活動的劇場及幕後工作者包括袁一豪、古英元、梁順裕、孫正琪、周凱倫、黃敬之、司徒尉樺、黃穎駿、黎梓盈、古雯欣、許佳琳、何家穎、黃曦虹、周凱威、周家弘、陸文麟、高展聰、李健聰等。
文:姬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