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12日
第B12版:鏡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古與今的歸園田居

古與今的歸園田居

從上小學時候開始,陶淵明便不斷出現在語文課本之中,從他的詩到他的賦,都有涉獵。在我的記憶中,陶淵明總是以一名農夫的形象出現的,圍繞着他的是一股樸素的農居氣息。所以這次便想執筆書寫關於古今的農田生活以及陶淵明的詩所帶給我的感受。

在城市化越來越普遍的今天,擁有自己的田園生活彷彿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而陶淵明筆下的農居便變成了無數人的伊甸園。去年,我們一家搬回了父親出生的小村子裡居住,幸運地,找到了屬於我們的“伊甸園”。雖然不像陶淵明在詩中所寫的,擁有十幾畝的大耕地,但房子所帶的一小片農田,已經足夠我們種些瓜菜,而這也為因疫情被困在家的我們帶來了一絲的樂趣。南方的冬天並不寒冷,父親便撒了一把荷蘭豆的種子。荷蘭豆逐漸長大,生出的藤蔓盤滿了農田的角落,父親便與母親一起上山去砍竹子,為荷蘭豆搭起了竹棚。此時,我不忍地想起陶淵明的詩句:“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雖然同樣是栽種豆子,但對比起陶淵明獨自一人的辛苦勞作,父親的栽種因為有家人的陪伴顯得幸福得多。即使最後生出的豆子很少,我們也享受了收穫的喜悅。或許陶淵明的“但使願無違”也有其中的意味:陶淵明除了生計,追求的也是精神上的超脫與享受,選擇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在歸園田居一系列的詩裡,我覺得陶淵明不僅僅寫的是生活,寫的更加是一種態度——摒棄變幻世俗,只餘剩米慢慢煮。陶淵明在歸園田居裡寫道:“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在我看來,這裡的“戶庭”不僅寫的是陶淵明所居住的房子,也比喻了歸隱於自然的大環境,比喻了陶淵明精神世界的“桃花源”這裡的“雜塵”也不僅是描寫落灰,實際上也比喻了複雜的世俗與鬧市之中的凡塵。

我們家的房子對面便是一片茂密的樹林,枝丫漫無邊際地生長着,藤蔓肆無忌憚地攀爬着,每一棵樹都有着不一樣的形狀。對於這一片茂密的樹林,我所感受到的並不是對於未知的恐懼,相反地,是一種恬靜。白色的鴿子總在樹林之間穿梭,陽光打在鴿子上,羽毛發出鋥亮的光,如此的鄉村景象,一片歲月靜好的樣子。想必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一)裡提到的景象也是這樣吧:對於自然的心馳神往,一幅美好的農居生活的畫卷。讀歸園田居,以前教科書上總是側重陶淵明對於故鄉的眷念,但如今再讀歸園田居,加上自己眼前的一番景象,我覺得陶淵明所寫的,更是對自然的熱愛,在內心沉澱下來過後在樹林裡,將生活,甚至是將生命簡單化,尋找靈魂的歸屬。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裡,少了一份人來人往的嬉鬧,多了一份萬物生長的自然超脫。

我總覺得,大自然所帶給人的感受總是相通的。一場短暫的農居生活,拉近了我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的生活的距離。對於歸園田居,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再是停留在教科書上空白無力的駢文造句,而是這位古人所留下的,關於回歸簡單,回歸自然的精神寶藏。

程 瀅

2022-01-12 程 瀅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68234.html 1 古與今的歸園田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