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肆虐下的奇蹟港片
——二○二一年華語片小結 (上)
新冠肺炎肆虐香港,電影業與戲院業大受影響,港片、合拍片數量大為減少,票房當然縮減。
去年香港十大賣座華語片依次為《梅艷芳》、《媽媽的神奇小子》、《怒火》、《長津湖》、《拆彈專家2》、《一秒拳王》、《狂舞派3》、《手捲煙》、《假冒女團》、《濁水漂流》。屬傳記片類型的《梅艷芳》,狂收六千多萬港元,超過預期,證明懷舊能創造奇蹟。《媽媽的神奇小子》與《怒火》同期公映,一文一武,皆獲好評,各收二千多萬,也是意想不到的票房成績;新人新導演的打拳片《一秒拳王》,收一千六百多萬,讓人驚訝;《長津湖》收二千萬,十幾年來在香港最好收的國產片。
一如前幾年,去年港片多以弱勢、邊緣人士為題材,《媽媽的神奇小子》、《濁水漂流》、《遺愛》、《殺出個黃昏》,本澳導演陳雅莉的港片《瑪達 · 蓮娜》亦然,然而類型逐漸擴闊,不獨是苦情戲;還有高成本的主流片《拆彈專家2》及《怒火》,皆回到香港動作片的勁力;《狂舞派3》將歌舞與社區特色結合,《智齒》是黑色狂暴片,《鬼同你住》是黑色幽默戲;可惜許鞍華的《第一爐香》未能成功。
去年多了國產片在港澳公映,最賣座的《長津湖》,水準不及前年的《八佰》;《1921》與《革命者》未達預期,最好是張藝謀的《懸崖之上》,其實他的前作《一秒鐘》更出色,可惜未能登陸本澳;《除暴》則把港片警匪題材大陸化,娛樂性不俗。台灣片愈來愈少在本澳放映,題材多是愛情,最好當然是獲金馬獎的《消失的情人節》,悲喜交集;《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與《當男人戀愛時》,一青春一成熟,皆有情味;年底壓軸的《月老》,糅合港片嬉笑與台式催淚,相當成功;意想不到的是《聽見歌 · 再唱》,清新雋永。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