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20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向“方便”說不 倡源頭減廢

向“方便”說不 倡源頭減廢

新春在即,不少家庭準備大掃除,期間大包細包的各類垃圾,甚至許多半新不舊的家具、電器,都被丟棄,部分更被隨意棄置於收集點周邊,以致街角處盡是大件垃圾,既阻礙途人出行,更衍生公共衛生問題。

彈丸之地,人口密度極高。要在適當位置、合理空間興建垃圾房,或設置壓縮式垃圾桶,甚至在街區擺放一定比例的垃圾回收箱,已非易事。當局在設置垃圾站或大型垃圾壓縮箱時,往往遇到街坊阻力,既想丟棄方便,又不想在自家門前,左右為難。

舊區橫街窄巷多,垃圾量又大,當局多年間想方設法,包括“見縫插針”興建收集站,為妥善收集生活垃圾,減少環境污染。當局持續將社區內具條件的垃圾站優化成壓縮式垃圾桶,冀通過高效改進社區垃圾清運模式,大大減少垃圾臭味、污水溢流,更重要是縮減垃圾清運次數,從而降低清運過程中產生的噪音。

當局持續完善垃圾收集系統固然重要,但強化居民環保意識、源頭減廢,更加重要。與先進國家地區相比,本澳在推廣垃圾分類等環保措施遠遠落後。因此,如何從教育着力,向青少年有序灌輸環保知識,從小明白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帶動家長一齊學習踐行環保,是推廣環保減廢的長遠措施。

當局早年於黑沙環建起垃圾自動收集系統,概念前瞻,但操作麻煩,不實用,加上大眾分類意識薄弱,大件垃圾都投往自動收集系統,運作不了多久,便因卡件、損毀難修而停用。近年當局決定“斬纜”,清拆系統,最終逾億公帑付諸流水。由垃圾自動收集回歸到最基本的垃圾收集方式,當局決策失誤交了“學費”,公眾源頭減廢、分類處置垃圾的意識亦急待提升。

世界各地在推廣垃圾分類處理時,大多都遇到阻力,其宣介與磨合的經驗,值得參考。在本澳,要切實踐行環保、源頭減廢,必須向“方便”說不,切實制訂行之有效的獎懲措施,從自覺將垃圾分類處理開始,一步一腳印,方能真正踐行環保減廢。

夏 耘

2022-01-20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69734.html 1 (新聞小語)向“方便”說不 倡源頭減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