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30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評論人“拋頭露面”

評論人“拋頭露面”

自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表演藝術的範式便一直在動搖與轉移。從劇場美學、發表平台、觀看技術等方方面面都進行着實驗、討論與爭議,活動緊靠演出之後的劇場評論,豈能獨善其身。

劇評的範式轉移早就於千禧年初,網絡普及化以後便開始,然而這二十年來,還只是不斷在發表方式、發表平台上進進出出而已。在參與式劇場流行起來後,評論人再不可以旁觀之姿作論述,觀演過程的身體參與亦不可缺,加上這兩年因疫情而興起的線上演出,又或行之已久的跨境交流必須以線上方式進行,評論人的觀看技術、發表技術便迎來更多新挑戰。

先從發表平台說起。千禧年初網上留言板、博客(blog)先後興起,澳門的劇場討論區便於二○○○年到二○○七年間,至少先後出現了四個之多,評論博客、劇團博客亦應運而生,直至社交網站及影音分享平台大行其道為止。

這些以分享為重點的網上平台,多數用於表演宣傳途徑,然而近年不少評論機構和獨立評論人開始使用其功能作評論發佈。例如香港IATC的演後評便早於二○一六年開始,邀請平日充滿神秘感的劇評人“拋頭露面”,以錄像方式在演出場地外作即時拍攝,評論人不能像以往在鍵盤前反覆思量,而是對着鏡頭點評剛看完的演出,錄影片段亦會上載影像分享網站。而近兩年,各地又流行起播客(podcast),評論人開咪講戲,獨白、對談,錄音或即場也有。尤其在疫情爆發後,藝文類的podcast大增。人們經常在家中視訊會議、觀看線上節目,大大考驗人們的專注與耐力,而演藝評論播客“小明拆台”則認為podcast“這類可以讓人一心多用的載體(根據調查,確實很多人在聽podcast的時候是同時在做另外一件事情,如通勤、煮飯、泡浴缸、上廁所),以低能耗的方式填補了相對空白的時間”。

(評論的範式轉移 · 一)

踱 迢

2022-01-30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1773.html 1 (衆藝館)評論人“拋頭露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