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輕情重——澳門明信片源起
常言道“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典故出自宋代歐陽修《梅聖俞寄銀杏》。手書的明信片除了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種情感的載體。既可蒐贈遠方親友,以寄託關懷和思念;又可郵寄給自己作為紀念品,以保存旅途中的回憶和思考。
世界上第一張明信片Penny Penates是由英國作者胡克(Theodore Hook)所創作,並郵寄到自己家中。上面所貼的郵票“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郵戳日期是一八四〇年七月十四日。一八八九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正式出現了照片明信片,艾菲爾鐵塔的形象得以通過明信片傳遍世界。
中國的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發行於一八九六年,為豎長方形,左上角印有“大清郵政”字樣,蟠龍和萬年青圖案,已成為今天珍貴的文史資料。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了新中國的第一套明信片,郵資圖為我國的象徵北京天安門。
澳門郵政於一八八五年發行了首批明信片,是把郵票印在卡上的郵資明信片。正面是葡萄牙國王路易士一世頭像和郵資面值,背面則保留空白,以待投寄人書寫。一八九八年,為紀念華士古·達伽馬發現印度航線四百周年,澳門首次發行風景明信片。由於達伽馬並未到過澳門,所以一套八張的明信片全是葡萄牙、非洲、印度等地的名勝,並無收錄澳門的風景。早期的澳門風景明信片以單色平版印製,後來才出現彩色明信片。由於當年彩色照片成本極高,所以多採用人手在黑白照片上填色的方法,色彩雖然不夠真實,卻有一股迷人的古樸氣氛。對澳門明信片感興趣的同學,可參考何永康先生《昔日澳門明信片集》、《古董明信片中的澳門》兩書。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梁健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