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部門協作 提升應變能力
昨豪雨連場,氣象局發出紅雨警告近七個小時,中小幼學校按機制在下午停課。“紅雨”下,本澳錄得最高逾二百毫米雨量,多處水浸,路氹更出現山體滑坡、山洪暴發,幸未有造成嚴重事故。本澳已進入風雨季,持續做好防風防水工作,民之所盼。
氣象局預測未來幾日天氣仍不穩,持續受低壓槽影響,大驟雨及雷暴在所難免。居民宜密切留意天氣資訊,及早規劃出行。跨部門要做好預案,及時通報路況及停課安排,盡量減低居民出行的不便。
路氹一帶近年大興土木,多項大型基建工程同時進行,不知是否巧合,近期區內多處地點尤其靠近石排灣一帶,逢大雨必浸,積水成澤。昨日該處亦水浸嚴重,巴士涉水如陸上行舟,不排除長時間強降雨,大量泥沙及雜物等湧進下水道,造成排水管網淤塞受阻。但這是否唯一成因?市政署曾表示,今年一至三月於離島區渠道共清出約五十噸淤泥、垃圾,當中路氹城一帶大型酒店地盤周邊的公共渠網清出大量建築廢料,嚴重影響渠道排澇成效。亟需當局日常加強巡查執罰,嚴查地盤違規排污。
近年,當局不斷完善強化天氣預報能力,過去“實時預報”的情況確有改善。以近兩次持續較長時間的暴雨天氣為例,氣象部門明顯提前發出預警,令公眾有所防範。本澳地方細,要準確預報各區暴雨程度,仍有技術困難。
氣象部門預警能力提升,其他部門是否能跟上,配合協調清障救災?遇上颱風等較嚴重自然災害,有法定的民防機制,應急有序。但豪雨或天文大潮,未至嚴重級別,民防機制未必啟動,跨部門協作會否出現問題?以渠網排水口淤塞為例,暴雨來襲前,是以一個部門去檢視清理,抑或可以適當調配其他部門人員支援?有沒有更強力有效的方法確保渠網暢通?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惡劣天氣或會更頻繁。如何更好地防範、應對各種自然災害,需要當局及早籌劃完善各類基建,各部門間通力協作,方能充分發揮防災應急機制的真正作用。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