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指揮或獨奏變動是常態
在一場樂團音樂會的場刊或售票網上,以中外文標明“主辦者保留演出者或節目更改的權利”,是人之常情。誰知道甚麼原因表演者不能上台,需要臨時更換。最常見的是健康問題,表演者身體不適,只能無奈“棄權”,這便導致臨時更換演出者。當然,有些音樂會是難以臨時更換的,只能改期或取消。
2013年澳門青年交響樂團美國之旅,在樂團剛抵紐約下飛機時,收到指揮廖國敏急電,由於他的證件問題要馬上飛回香港辦理才能入境,但樂團在紐約默金音樂廳的第一場音樂會兩天後就要演出了,廖國敏肯定不能指揮。當時,青交馬上通過關係找臨時指揮,幸得三藩市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家Florin Parvulescu拔刀相助,在音樂會前一天趕到樂團下榻的酒店進行了一次排練,翌日樂團按計劃進行美國首場演出。其實這樣對臨時替代者殊不容易,第一,要對樂團水平有信心;第二,要對演出曲目非常熟悉;第三最重要的,要有心。當時的音樂會是莫扎特專場,樂團首席許恩樂擔任獨奏《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協奏曲》,還有《第40交響曲》,作為小提琴家的Florin非常熟悉,他也指揮過這些作品,所以演出很成功。
疫情下,這個臨時換人或更改的情況就更多了,澳門樂團、澳門中樂團近月的樂季音樂會幾乎每場皆是,不要說國外的音樂家不可能來,連內地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在唯有“綠碼”通行的世界,指揮家和獨奏也是有苦說不出。期望澳門樂團後天在文化中心的大型音樂會能順利舉行,他們將演奏布拉姆斯交響樂和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由大名鼎鼎的胡詠言擔任指揮,鋼琴獨奏則是目前在科蒂斯音樂學院的澳門小子張海量,要知道鋼琴“大”家郎朗、王汝佳、廖國瑋等均出自該校,他,前途無可限量。
□清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