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8月14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為疫情寫作

為疫情寫作

兩年多來新冠疫情下,表演場地多次關閉,群眾也不容易,劇場團體的演出再三延期、變陣或不得已地取消,可說是疫情下的受災戶。然而,劇團公演的劇目大多是一兩年前擬定的,有些是去年或前年因疫情而延後演期,所以疫情對劇場的影響大多在行政、製作層面,正式見諸創作上的似乎並不明顯。除了鄒景峰的《極樂》劇情在疫情爆發前結束外,今年藝術節土生土語劇團《同船一心》也想像在疫情過後,一眾澳門人坐着郵輪航向南海,以樂觀面對困境、團結迎未來的心態應對當下。而去年足跡演書節上演的《詞話人間》,則以多篇家居隔離日記串連五個演員的內心獨白,展演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張力。

另一個以疫情為題材的表演場合是“校際戲劇比賽”。除了二○二○年因疫情取消外,“校際”近兩年都能順利舉行。

以今年為例,勞校的《紅雨》在一個疫情爆發的地方,人們對患者的歧視以及互相猜忌的描寫,雖未直接指明故事發生地點是澳門,也很明顯來自疫情生活的啟發。工聯職中的《尋尋覓覓》以外送車手的見聞與心態改變為題材,也直接說明了在疫情下很多失業青年轉當外送車手的社會現象。而粵華中學的《隔離情》,單看劇名就知道它以疫情為題材,劇中孫仔到外國讀書,但因為祖父重病要回澳探望,回澳後卻由於疫情需要在隔離酒店,未能馬上見到祖父,故事就從這個起點展開。這些青少年或戲劇教師的劇作,雖然未能在更公開的場合演出,但也是一種疫情世代的觀察與反思,值得一記。

這裡最後一提的是,二○二○年十二月藝穗會“短劇匯演”中,藝穗之友上演了《口罩的小故事》,該劇由八十多歲的周樹利老師所編,可說是最早被公演,以疫情為題材的本地小品劇作。

(為時代寫作 · 四 · 完)

踱 迢

2022-08-14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09234.html 1 (衆藝館)為疫情寫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