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孩子 也寫給家長
親子之間擁有穩定且互相關懷的關係,是快樂的源泉。六月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學年戛然而止,不怕,孩子居家的日子有書陪伴。這本《爸爸的16封信》是作者林良說給他女兒的話,給青少年的,所以我也借回家給女兒看,而女兒卻說,媽媽您也要看。原來她要我看的理由是,書中也有話是說給我的。信中千言萬語,不僅是我們做父母的要說給孩子的話,更有孩子們的心聲,要說給我們做父母的話。
自己當了母親之後,才懂得父母對兒女的愛,有時是無法用言語講得明的,而書信的方式則可以彌補。從這十六封信中,讓我看到作者多麼愛他的家人、愛他的三個女兒。親子之間的難也好,樂也好,作者都能用孩子們晚上睡覺之後的時間,披着夜色,在燈下提筆深思,在信紙上一字一句,寫下那些我們也想告訴孩子、卻不知道該怎麼說的話。而和孩子好好說的話,用信中一個個串起來的小故事,充滿人生哲理,如同涓涓細流,浸潤着讀者,也讓孩子學習,如何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
每個人從小就離不開群體生活,書中提供給家長不踩雷的親子溝通技巧,在林良寫給女兒的第一封信中,談到如何排解“寂寞”,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會遇到的情景。當孩子覺得被朋友冷落了,他告訴女兒:“一個人不能老是只等着享受別人的歡迎,要學習主動去慰問別人。堅強的人都有不怕寂寞的美質。堅強的人最能吸引人,不怕寂寞,也不會寂寞。”
第二封信中談到,無論什麼事情,只要專心,就能越做越有興趣,興趣越濃,成績越好。當一個人專心時,會忘記整個世界,當然身處吵鬧的環境也會忘記。在第三封信中,林良用擦皮鞋來形容樂觀和悲觀這兩種很不相同的生活態度。悲觀的人說,皮鞋是天天擦,天天髒;樂觀的人說,皮鞋是天天擦,天天亮。悲觀的人常常放棄努力,認為人生是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樂觀的人,越是遇到困難,越能積極進取。
作者專門為失敗寫了一封信,說的是他在女兒考試成績單上簽名的感覺——成績好,家長的簽名輕鬆,考得不好,家長的簽名就帶着失望。孩子們總是觀察入微,但大人們的確喜歡孩子成績好,畢竟孩子的成績好,做家長的也能從中得到滿足與快樂。這是一種細緻入微的心理描述,每每家中孩子拿成績單給我簽名,我第一眼瞄的地方,一定也是分數。通過看這十六封信,也告訴我們,不要盯着孩子的缺點或做不到的地方不放,要看到孩子有什麼地方做錯了,什麼地方應該改進。告訴孩子,如何避免失敗要做好什麼準備,做孩子的參謀與幫手。
孩子特意要我看第十一封信,原來林良告誡做父母的,發脾氣是快樂的大敵,能避免多少,就要避免多少。要發脾氣的時候,靜下來想想,難道沒有比發脾氣更好的辦法了嗎?這樣一想,果然就會有比發脾氣更好的辦法了。
人跟人能維持和諧的關係,全靠“替別人着想”的美德,在替別人着想的時候,你才能原諒別人、同情人、幫助人,才能懂得和平、信義、仁愛的真正意義。我們做父母的為什麼常要告訴孩子與人友善,不也是希望孩子得到別人的友善嗎?而這本書除了是寫給青少年的答疑書,也是寫給家長的做人書,值得賞析。
南青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