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軍心 營商攻守兼備
政府最新公佈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及失業率,兩數據雙雙走弱,尤其本地居民失業率破五,升至百分之五點四,創有記錄以來新高,經濟及就業環境令人憂慮。
政府一直希望人才回流,以扶助本澳發展新興產業。但疫情出現,打亂原有規劃。疫下各業飽受折磨,營商環境不斷惡化,越來越多企業選擇退場回氣,當中不乏大型外資企業。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新成立公司不足千家,大部分註冊資本小於五萬元;同季解散的公司則有一百七十一家,撤銷資本兩千六百多萬元。新成立公司數量減少,反映投資者信心不足,當中有部分可能屬“掛名”公司,沒有實質業務,意味着對推動經濟發揮不了作用。前景茫茫,企業能否繼續經營已成疑,遑論擴展業務。
疫下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龍頭產業經營未如理想,巿場吹淡風,因此也促成一些本澳企業思考北上發展。例如有會展業界把辦展舞台移師內地,也有老字號中藥房嘗試把生產線轉到內地。本地企業轉移陣地,無非是看好內地巿場發展空間。縱然內地強手林立,市場競爭激烈,未知最終是贏得漂亮抑或輸得清光,但比起疫下在澳無了期死守,放手一搏的機會可能更大。
本地巿場發展局限,另覓出路,人之常情。留澳經營的價值在哪,當下更值得思考。面對連番疫情衝擊,政府刻下除急需提振經濟,最需要是重塑企業的經營信心。疫前政府鼓勵勇敢“走出去”,有企業北上發展後成績驕人,風生水起。如今也是時候藉着經驗分享,明燈指引需重整旗鼓或敢於轉型創新的企業,無論留守或北上發展,都有不同的參考作用。
企業營商策略,未來需奉行攻守兼備原則,才可穩定發展。政府角色任重道遠,要穩住良好的經營環境,適當推出優惠政策保障企業營商信心,讓本地企業穩住陣腳,既可以澳門為發展大本營,更可伺機“走出去”開天闢地,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