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四十七人輕生增逾倍
逾百企圖自殺青少年佔比重
【本報消息】今日是中秋佳節亦是世界預防自殺日,人月兩團圓看似容易,惟對部分家庭而言或是傷痛的回億。據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自殺個案較去年同期增幅逾一倍。有前線社工坦言,可預視疫下情緒和自殺或將成為未來社會較常見的問題之一,故政府須要有預視眼光,建構好安全網,及時截斷悲劇發生。
社工並呼籲每個人不妨主動行多步,縱使日子難過但關關難過關關過,彼此陪伴,互相簡單的問候已足夠,若切實有情緒困擾應主動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及時解決問題。
世衛數據顯示,二○一九年共有逾七十萬人死於自殺,即每一百例死亡個案中有一例屬自殺,自殺未遂更是最大的自殺風險因素。同時,自殺是十五至十九歲人群第四大死因,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自殺人數佔全球自殺人數七成七。本澳方面,據當局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共錄得四十七宗自殺個案,較去年同期二十二宗增幅超過一倍,當中兩年來自縊和跳樓為首兩位死因,且以五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中老年人士居多,其次為三十五至四十四歲的中年人士。企圖自殺方面,今年上半年已錄得逾百宗個案,已佔去年全年總數的近七成,當中兩年來均以十五至廿四歲青少年居多,佔比超過三成,並以服藥和割脈為首兩位企圖自殺的方法。
校園欺凌普遍
“自殺問題一單都嫌多”。身兼前線外展社工的街總社區青年服務隊隊長江永泰表示,近年隨着疫情和社會環境、家庭因素等變化,青少年情緒個案越見明顯,以校園欺凌為例,透過早前中心到各校作推廣教育時發現,許多青少年學生均反映身邊普遍存在欺凌問題,當中未必是很嚴重的暴力行為,可能是改花名、要求同學請客等,以為是玩玩無傷大雅,但其實或已對人產生傷害,亦可見到大家以為作為旁觀者則不代表有份參與欺凌,惟某程度上同樣是加重或助長欺凌的發生。
在前線個案接觸到的隱青或輟學青少年個案,以及自傷、自殘個案,普遍或多或少都曾遭遇被人欺凌或曾作為欺凌者,若未能適當輔導容易衍生情緒狀況。早前香港曾有個案被人網絡欺凌後直播自殺,又或在外地曾有少女被同學取笑肥胖後,隨即跳樓自殺,這些均讓人痛心,社會應提高關注欺凌衍生情緒、甚至自殺問題。
家庭磨擦增加
近年,疫下社會問題持續浮現,中心成功發現約二十至三十名青少年情緒個案,原因包括學業壓力、兩性關係,因疫情家人失業等而衍生的家庭問題亦有所增加,可預視上述個案在十多歲青春期的青少年中將越來越多。以往在輔導時可能會從家庭着手,與家長共同陪伴子女紓緩情緒,但現時受各種因素影響,家庭反而成為青少年情緒問題的源頭之一,對輔導介入造成困難。
從小宣傳教育
江永泰表示,無論是欺凌、情緒還是自殺問題,都不應出事後才關注,呼籲社會各界可行前多一步,哪怕是與鄰居、身邊人說一聲早安,簡單的問候,可能均已讓他們覺得不孤單。同時,政府應有預視目光,如在幼稚園時已教育小朋友如何正確表達情緒,以及加強支援助青年就業等,建構社會預防安全網。
為推動社會加強關注欺凌問題,鼓勵青少年主動求助,今年中心推出“解凌”預防欺凌系列活動,期望把教育對象針對年齡較小的學生或青少年,並特意自製魔術道具藉以輕鬆互動手法,講解欺凌問題的嚴重性和求助渠道等,冀在問題剛萌芽已能及時發現。
同時,設工作坊教導教師、社工等使用上述道具,引導青少年表達自身情緒,從而及早發現問題,適當介入處理。未來亦會擴展至社區如商戶等,藉此加強預防安全網,提高社會各界關注青少年受欺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