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餵食
茶水間阿姨退休,接手的公司提供不了好咖啡,連續好幾個早上過得不是味兒,跟妻子家人朋友發了一輪牢騷後,決定自己買咖啡機,像帶便當一樣,在家裡做好咖啡放在保溫瓶,隨時想喝就喝。
選咖啡機的過程相當順利,在網購平台打上關鍵詞,搜索結果的第一位就是想要的機型。網友評語、送磨豆機和其他配件,完全符合我的期望。隨便翻看了另外兩個搜索結果,根本無法讓我產生任何猶豫,二話不說就下單一見鍾情的選項。買回來試了幾天,機器很好用,於是向朋友分享。朋友問:“這是甚麼品牌?為什麼會選它?”
是啊,老實說我自己也不清楚。這純然就是網購平台導引的結果,根本沒給我太多思考空間。我只想喝好咖啡而已,既然它滿足了我的需要,也就好像沒有在意它是甚麼牌子的必要了。
現代社會甚麼都交給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代辦,要說效率確實很高,但也會失去往日試用比價的樂趣。老一輩買東西,要麼找在某方面有一定知識水平的朋友同行,經過測試比對產品或型號,然後做出自己認為理想的決定;要麼就是在門店聽導購員的推薦介紹,遇上對方“嘴頭”好,或者純然是長得好看,說不定我們就會把莫名其妙的東西買回家了。要說理性或不理性消費,其實網絡時代的今天,也只是換一個形式而已。而在網上能不能夠輕易買到想要的東西,多少取決於我們的智能手機或電腦有多了解用家,取決於我們給予電腦多少的權限來認識、學習我們的喜好。
像我這種把自己當作實驗品,“大面積”開放資訊予電腦系統學習的類型,電腦真的很可能比我更了解自己。然而,當餵給我的總是我喜歡的東西,我的選擇能力會否退化到開始麻木相信人工智慧?它們給我的,又是否真的就是最好的選項?
陸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