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0月13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樂見韓國)讓人悲觀的中韓建交三十周年

讓人悲觀的中韓建交三十周年

八月二十四日,是中國和韓國建交三十周年的重大紀念日。

中國有句古語“三十而立”,所以,兩國的官方都希望中韓兩國關係走向成熟,畢竟人到了三十,開始成熟世故了。但是在我看來,這也許只是兩國之間美好的願景而已。

首先就是政治原因,自朝鮮戰爭爆發以後,中國和韓國分屬不同的政治陣營,在意識形態方面天然對立,因此,韓國當時的民眾對中國的印象是極差的,各種負面印象和偏見至今都存在,這是有特殊的歷史原因的。其次這樣的“惡果”當然離不開不少韓國媒體日復一日渲染中國的各種無理行為,讓韓國國民對中國心生恐懼和厭棄。

對於一個有着極強民族自尊心的國家來說,感到被鄰國“不尊重”就如同逆鱗,是不能觸碰的。而在韓國媒體報道的各種事件中,無論是中國漁民在有爭議的海域捕魚的爭端;或是從中國飄過來的“霧霾”問題,都在不斷惡化着兩國民眾之間本已脆弱的好感關係。

從八月韓國新上任的駐華大使鄭在浩的演說,就能嗅到這樣的味道:“他強調相互尊重是中韓關係核心原則,希望中韓關係能相互尊重。”言外之意就是目前中韓之間存在着很多不“尊重”的問題,韓國感到了屈辱,很不開心。在我看來還是互相不夠了解,缺乏交流和溝通,對於韓國的不少精英階層來說,他們最認可和最想模仿的國家是美國,以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韓國的政府高層和知識精英階層,嚴重缺乏對中國了解的專家學者,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這些掌握了話語權和決策權的人士,大多都有赴美留學的背景,但鮮有到中國學習和工作的經歷,這就形成了巨大的對中國認知的“偏差”。雖然中國距離韓國是如此之近,但是這種強烈的疏離感和陌生感,讓整個韓國缺乏“知華派”,就更別論“親華派”了。而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他們獲取資訊的主要管道就是各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韓國,只要是有關中國的消息,大多都是負面的。我在韓國生活的這二十多年,也深刻感受到這樣的荒誕之處,那就是在資訊獲取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周圍的朋友、學生們,他們還對中國有如此多的不理解和偏見。由此可見,通訊技術的進步和便捷,並不一定會帶來真相和理解,反而是更多的虛假和偏見。所以古人說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是極其有道理的,因為去過中國工作、學習的韓國人,多數對中國還是抱有比較客觀友善的態度,而不會成為一個從未踏足中國,卻又抱有堅定的“厭中情緒”的人。

中國有一句話,很能形容三十年這個特殊時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韓國將來是想延續維持和東方大國的脆弱關係,還是轉而徹底投向西方大國的懷抱呢?因為涉及到選票,所以很大部分取決於雙方國民之間的好惡程度,而這也恰恰是讓我最悲觀的地方。至今為止,依舊看不到希望。

王 樂

2022-10-13 王 樂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0815.html 1 (樂見韓國)讓人悲觀的中韓建交三十周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