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求變 迎客臨門
每逢年底,伴隨着節日到來,本是商家最後衝刺的黃金檔期。然而,防疫政策急步調整,感染個案急增,過渡期陣痛連連。連日來街上人流應旺未旺,不僅“冇客到”,“陽員工”續增,人手越見不足,越來越多店舖需縮短營業時間,甚至要暫停營業數天,與以往經濟好景時每逢大時大節需“加班加點”至凌晨的境況,有天淵之別。
飽受疫情衝擊近三年,由嚴守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到如今“清零”不再是目標,所有人霎時間需要重新習慣另一種生活。短期的荒亂或在所難免,後續如何調整好心態,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澳門迎客大門重開,既要穩住內需,亦要做好對外迎客的充足準備。
隨着一系列通關“限制”逐一解除,為旅客重臨創造有利條件。旅遊業稱早已為迎客做好準備,但今次本地大規模感染過後,人力、物力的透支或超出預期,復原需時。對已重啟迎客通道,所有往來交通準備就緒,但旅客到埗後,本澳接待能力、物資供應等能否短時間到位,直接影響旅客訪澳體驗。
雖然內地正值感染的高峰期,但各地政府已頻頻出招“搶客”。由政府補助,鼓勵旅行社、酒店等企業推出優惠折扣產品,提前為元旦、春節等造勢引客,為振興當地經濟搖旗納喊。
面對其他城巿的旅遊競爭,本澳推出的優惠毫不“手軟”,更不斷“加碼”,擴大覆蓋面。但當旅客的旅遊目的地可選性增加,澳門須提升旅遊內涵及完善對外交通網絡,才有條件打好引客牌。誠如有旅遊業認為,往來澳門與香港國際機場的交通配套有進一步完善空間,並且可善用港珠澳大橋的優勢,為澳門引入更多旅客。
澳門擁有旅客鍾情的世遺及美食元素,不斷豐富的旅遊玩樂設施,旅遊內涵無庸置疑。倘今後澳門在引客入區發力,中小企可提供的體驗,成為影響旅客對澳門整體印象的關鍵。中小企與其寄望活水流入“叨光”復活,不如主動求變,調整經營策略,為迎客做好準備。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