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伽馬射線暴
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團隊日前發表報告稱,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宇宙伽馬射線暴(GRB),它推翻了目前關於劇烈宇宙爆炸如何形成的理論。這種特殊的爆發導致了針對某些類型的伽馬射線爆發的新提議模型或源。
物理學家指出,伽馬射線暴是明亮而劇烈的爆炸,預示著恆星的死亡或恆星殘餘物的碰撞。通常,觀測到的伽馬射線暴可分為兩類,即短持續時間或長持續時間的GRB。長伽馬射線暴是由大品質恆星死亡形成的,通常與稱為超新星的明亮光學瞬變有關。短伽馬射線暴起源於兩顆中子星或一顆中子星與一個黑洞的碰撞,持續時間不到兩秒。這些伽馬射線暴與稱為千新星的更微弱的光學瞬變有關。
多年來,伽馬射線暴一直能夠輕鬆地歸入這些類別。然而,隨著獨特的伽馬射線爆發的發現,這種情況將發生變化。二○二一年十二月,一次伽馬射線暴觸發了太空中的多個伽馬射線探測器,包括美國的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和尼爾·蓋瑞爾斯·斯威夫特天文台。這個GRB,據報道持續時間約為七十秒,通常被視為一次正常的長伽馬射線暴。研究人員指出,這個GRB包括兩個部分:一個十三秒長的硬尖峰和一個五十五秒的軟擴展發射,十三秒硬尖峰的持續時間應該已經將這次爆發完全排除在短GRB類別之外。
有天體物理學指出,這種奇特的 GRB 是有史以來首次發現,這一發現不僅挑戰了我們對 GRB 起源的理解,還要求我們考慮一些GRB形成的新模型。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被稱為GRB 211211A的獨特GRB很可能是通過中子星和白矮星之間的碰撞合併形成的。白矮星是地球大小的天體,是由低品質恆星死亡形成的——這些恆星的品質小於我們太陽的八個左右。當品質在八到二十個太陽之間的更大品質的恆星消亡時,中子星就會形成。當更大的恆星死亡時,就會形成黑洞。大品質、低密度恆星形成持續時間長的伽瑪暴,而高密度恆星(包括中子星)形成持續時間短的伽瑪暴。白矮星具有中等密度,使它們成為二○二一年發現的伽馬射線爆發類型的理想起源。這是因為它顯示出持續時間長而沒有大品質
恆星的參與。
新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