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停 諗一諗
作為女性,我清楚知道性別的天秤並不是平衡的。縱使是現代化的大都市,依舊有隱形的性別歧視,社會對女性的要求通常比男性更為嚴苛。追根溯源,男尊女卑的觀念一直扎根在我們的文化裡。
過去農耕時代,由於男女先天生理構造的差異,產生出一套“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久而久之,男性擁有了家庭及社會中絕對權威的地位,而女性的職能則是相夫教子,作為男性的附屬品,她們不需有自我意識。這種現象,能從過去的文學作品中窺見,如漢代樂府民歌《東門行》。此作雖則弘揚了貧士在絕境裡,離家走上反抗之路的無畏精神,但“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卻反映出婦女自主性的缺失。那時的社會,女性被禮教束縛,難以改變自己的出身,無法察覺“我”是獨立的個體——作品中的婦女,對丈夫的遠去感到無能為力,只可當一座望夫石留守在原地。
“賤妾”一詞亦值得我們討論。漢語裡,不少詞彙、成語或諺語的用法,都有男尊女卑的意味。“妾”本意指女奴,後指男子除正妻外另娶的女子,在漢典裡的解釋分別為“位次低下的姬妾”和“古代婦女的謙稱”,可見女性被物化是自古以來的,她們的價值仿似父權社會裡的物品,任人挑選。
可笑的是,女性在當今網絡熱詞百出的“賽博龐克”世界,仍難逃被凝視及物化的命運。大眾在提到胸部不豐滿的女子時,一般會用“飛機場”來指代。在內地,近年更是有流行語“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網絡營銷號為大眾營造出一種看似甜蜜的愛情觀,實則加固了男性在家庭中,掌握主權的刻板印象,將妻子的身份當作取悅丈夫的存在。女性的價值並非取決於外貌,亦不應由他人定義。在張嘴說話前,我們需謹慎,抹去潛藏在語言裡的性別歧視。
司徒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