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實真摯的父子怨
——談《兒子可否不要走》
親切的感情、共鳴的處境。《兒子可否不要走》以平實真摯的筆觸,寫出難以彌補的失衡父子情,讓人動容。
憑着《爸爸可否不要老》的成功,劇場編導科倫薩拉再次出發,與名編劇家基斯杜化咸頓合作改編自己的舞台劇《The Son》成電影,自己執導。今次不再重複《爸爸》的多重視點,回復傳統的敘事模式。《變種特攻》曉治積曼飾與《侏羅紀公園》與羅拉甸飾演離婚夫妻,兒子與母親同住,但患上情緒病,父親為此與兒子重聚。
科倫薩拉始終是出色的講故事能手,首從兒子出發,先寫厭學、寂寞等行為,交代其情緒不穩。繼而在兩父子相處過程中,父親漸漸了解兒子的內心世界。影片一直沒有寫出兒子內心秘密,並保留到最後,帶來引人入勝的戲劇性。飾演兒子的詹麥格夫,演技出眾,在透露自己內心的一鏡直落中,邊哭邊講,表現了傷感的真情性,光芒勝過兩個成年人主角。
影片一邊寫父親忙碌工作,一邊寫兒子孤獨,交織着常見的家庭關係。其實影片充滿實感,離異父母、各有新伴侶,皆對子女造成心理傷害。加上父母各有工作,子女無法被關懷,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內心傷痕,這都是現今世界中普遍處境。
巧妙的是,編劇加插一段曉治積曼探訪其父安東尼賀堅斯的交談戲,兩人交談中盡是對抗意味,翻出舊帳,骨子裡也是一段父親離婚後離去而不顧兒子的父子怨。這是全片最重要一段戲,刻劃出循環不息的破裂家庭關係,並讓曉治積曼作出反省,檢討自己對兒子的忽視。
全片仍屬舞台劇般格局,人物不多。透過每場對話戲,逐步寫出鮮明人性與內心世界。最動人仍是幾場父子交談戲,看似氣氛融洽,實際內藏試探與隱瞞,皆是平易近人的家庭素描。壓軸的自殺,無聲無息中突變,激發出平靜下的內心牽動,折射出情緒病的無預警特性。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