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三百運動員參與精英計劃
六退役運動員受惠退役計劃
【本報消息】體育局長潘永權回覆議員顏奕恆關於體育人才培養及儲備的書面質詢時表示,為促進本地競技體育專業化發展,特區政府於一四年推出了“精英運動員培訓資助計劃”及“退役精英運動員進修資助計劃”。計劃推行至今,累計三百一十七名運動員參與了精英計劃,並有六名退役運動員受惠於退役計劃。現時,體育局正開展上述計劃的優化研究工作,以吸納更多青少年運動員投入專業訓練,鼓勵運動員從業餘訓練模式走向專業化模式。
萬九人參青少體校
潘永權指出,為發掘更多青少年體育人才,體育局與武術、網球、保齡球、乒乓球、空手道、壁球及足球共七個單項體育總會合作,共同籌辦澳門青少年體育學校,收生對象是五歲至十六歲的兒童及青少年,設有初班、中班及高班合共三個級別,每年選材日的報名情況十分踴躍,選材測試表現良好的學員可進入初班訓練,年度表現傑出的學員有機會獲提升至中班或高班,各校班別分佈呈金字塔趨勢,目標是為有關體育項目集訓隊梯隊輸送運動員。各青少年體育學校自○三年舉辦起累計參與人次達一萬九千人,歷年由青少年體育學校進入集訓隊的人數有四百七十八人,成為精英運動員及專業運動員分別有十一人及五人。
此外,體育局還與內地多個省市及香港簽訂交流與合作協議,以及共同組織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讓本澳與內地及香港青少年運動員通過比賽切磋技術,豐富青少年運動員的參賽經驗,擴闊其視野。
保障學生體育運動
學生體育發展方面,潘永權稱,《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保障中小學生每周有不少於一百五十分鐘的體育運動時間,讓學校能根據實際條件發展具校本特色的體育課程,為學生提供參與多種體育運動的經驗。現時“餘暇活動”已納入中、小學生的正規課程,學校可按學生的潛能和校本發展需要,與校外的機構和團體溝通合作,提供體育類餘暇活動,按不同特質學生之興趣和專長,豐富其課餘生活。教育基金“學校發展計劃”提供學生潛能發展資助供學校申請,學校可按自身的條件及需要,開展包括體育類在內的專項培訓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不同領域提升自我,發展潛能。此外,教青局舉辦及鼓勵學校推動學生參加各類本地學界比賽及地區性或國際性賽事,讓學生有不同平台發展運動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