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失時 雞怕年初二
歲後八日的雞犬牛馬人都分別說過了。而在粵諺中,有幾句關於雞犬牛人,還有鴨的。其諺語云:“人怕失時,狗怕夏至,雞怕年初二,鴨怕七月十四,牛怕犁秧地。”未說人,先說狗。俗俚有云:“夏至狗,冇地走。”不知甚麼原因,夏至本來就很熱,人們竟喜歡當上所謂“仗義之輩”,乃有“夏至狗,冇地走”一語。不過這俚語早已過時,今人視狗為寵物,縱使是夏至,狗隻也不須躲避了。
年初一視為雞生日,人們例必不在大年初一殺雞,大概表示對生靈的愛護,顯露一片慈善心腸。可惜這“慈善心腸”為時不長,不足二十四小時,這“心腸”變成“翻轉豬肚”,不再慈悲了,竟大開殺界,劏雞拜神祀祖,不知祖能否“尚饗”,神是否鑒領?到頭來這些雞都落入“慈善人”的肚中,所以說“雞怕年初二”。
七月十四,習俗相沿這是鬼門大開,鬼放大假,於是遊魂野鬼們出沒,人們燒街衣,撒銅錢,置酒醴果品,也有飯菜肉食之類,設祭於街頭巷尾,祭品之中也許有鴨,如燒鴨之類,卻不一定有鴨。至於說“鴨怕七月十四”之說,姑妄聽之,相信不是所謂“鴨”的男妓。
牛怕犁秧地。牛根本沒有“怕不怕”的話語權,所謂“牛怕”,其實是牛的“代言人”,他想當然。
人講人話。“人怕失時”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是人,“失時”發生於人身上,感覺到“怕”的自然是人。失時,是錯過良機。宋玉《九辯》:“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銷鑠而瘀傷。惟其紛糅而將落兮,恨其失時而無當。”這是借樹木的衰敗枯黃,恨失其明時,不與賢君相當。晉陶潛《讀史述九章 · 韓非》詩:“君子失時,白首抱關。”
出外乘舟車,搭飛機,失了分秒就不能成行。兒時讀書有這樣的句子:“寒假滿,春光來,努力讀書從今起,大好光陰不再來。”失時的又豈只是學生!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