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竟成盤中菜
過了雨水就種桑了,清明拜過山就要開繭房養蠶。這時候,桑樹的嫩枝已長至人的胸口高,嫩得一碰就斷,這時節若走進桑林裡,空氣中有股莫名的清香,是屬於桑葉特有的,有嫩葉的微甜,也有木質的清新。
桑枝與葉子會隨着蠶的生長期而變老,兩者彷彿與生俱來、相伴而生,若沒有養蠶業,桑葉便一無是處了。當然,桑樹結出來的桑葚有食用和藥用價值,但這樣種植的桑樹與為養蠶而種的桑葉卻是兩碼事。近年更有人開發食用桑葉,我不知道味道如何,但以小時候的經驗想像,味道並不佳,不然的話,早就火遍飲食界及網絡了。
養蠶一定要有桑葉,而且剛成型的小蠶只能食用清晨太陽未出前採摘的嫩葉,要逐片逐片摘下來,用特製的薄刀切成頭髮一般的細絲;待至蠶兒長出口牙,才能食用整塊以至整枝摘下來的桑葉。晨曦時採桑,一是新葉剛長出,飽含水分;若經太陽一曬,薄薄的嫩葉水分盡去,蠶兒啃不下。二是太陽出來後,毛毛蟲便躲到桑葉下,採桑人難以看見;若不慎把毛毛蟲帶回蠶房,那些剛出生的小蠶便會遭殃,毛蟲一口一條一個不剩。
桑葉始終是為蠶兒而生的,珠江三角洲氣候溫和,溫度變化平穩可控;也有極宜桑樹生長的沙土地質,水源充足;蠶兒所吐的絲,質地均勻平順,自明清以來,便是享譽國際的優質絲絹。可惜的是,萬頃良田已成高樓廣廈,阡陌桑田已成滄桑記憶。我當然明白種桑養蠶是一項年復年的苦勞,但默守廠房裡當流水線上的“兵馬俑”,又何曾有樂趣可言?我從心底裡抗拒把桑葉當蔬菜煮食,那樣的話,對不起那些到死絲方盡的蠶兒,也一遍遍勾起我對故鄉青蔥田野的憶記和惋歎。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