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心聲
日前到醫院專科門診部就診後,坐在醫院大堂藥房外等候取藥,巧遇兩位相熟的病友。敘舊時,我們談得最多的,當然離不開看病的見聞和感受。
一位病友說,最記得第一次去醫院看專科門診,離開前,醫生給他開了一大袋西藥。到複診那天,還有兩三盒藥丸原封不動。他帶着去就診,當醫生準備開列處方時,他立即拿出那些剩餘的藥物,原意是讓醫生少開一些,減少浪費。詎料醫生抬起頭,對他笑一笑,然後繼續列印處方。他說,面對同樣的情況,記得某間醫院藥房的員工會拆開藥物的包裝,依照處方的數量,拿出藥丸裝進另一膠袋,給病人帶走,減少浪費。他說,這已不是甚麼新鮮事,為何公立醫院仍未能照辦?
另一位病友說,醫生聽他簡單訴說身體有甚麼不適後,儘管病因和影響很多,但沒有繼續問下去,就立即處方多種西藥給他。他回家後上網查閱,發現其中不乏類固醇藥物。他問:換轉是你們,是棄之還是照用?那些醫生的原意或許是沒有問題,只不過,他們為何不多做一些調查,耐心地從病人或熟悉其身體情況的親友口中,查詢病人的病歷,例如身體不適的明顯症狀、求診原因等,以便切實做到對症下藥?
那位病友以頭痛為例,他說,有些頭痛和某些基因與環境因素有關,如偏頭痛,病人或許難以改變,但需要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指導,通過某些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居家療法,予以紓緩;另一些頭痛,是由中風、腫瘤、急性腦膜炎或外傷所導致,如沒有及時得到醫治,更是分分鐘會有生命危險。他感慨良多,緩緩地說,多做些工夫,與病人衷誠合作,早日讓病人康復,至為迫切和重要。良醫會耍手兼擰頭嗎?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