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我往
中秋翌日到咖啡室吃早餐,鄰座的修車師傅對伙記說:“近來生意淡了很多,想不到澳車北上影響會那樣大。”伙記答道:“在澳門換罐機油千多二千元,內地換只需幾百塊,省下的錢都夠吃一頓晚飯了。”師傅說:“你說得不錯,但是誰敢保證他們替你換的是整罐新油?找我們換油,質量肯定有保證。”是耶非耶,姑妄聽之,不必深究。
晚上到大炮台,沿手信街上牌坊,雖然已是晚上八時了,手信街依然人頭湧湧。在大炮台觀看“月光下的大炮台”,然後走到十月初五街食宵夜,專賣雲吞的食肆有近半的桌子都坐着外來訪客,不少也像我一樣從大三巴走到這裡的,有南腔北調,還有一桌是講韓語的。這兩個場景告訴我們,假期澳門居民會到內地消費,內地人更樂意到澳門遊玩購物,人口流動帶來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太平盛世,你來我往肯定是社會常態。
澳車北上,有人指一些店主只懂得埋怨生意難做,卻不去想辦法提升競爭力。所謂提升競爭力,不外乎減價或提高產品的質量。為何內地能做到物美價廉?勞動力充足和租金較便宜是主因,加上人口眾多,許多生意都可以薄利多銷,這種優勢正是澳門缺乏的。一九九九年澳門人均GDP全球排第一百八十二名,到二○一九年以九點八九萬美元躍升為全球第二(世界經濟信息網資料),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史的奇蹟。
澳門經濟高速發展,國際資金便接踵而來,二十年來澳門房產價格升了十多倍,人工中位數也升了幾倍。租金貴,人工高,哪裡還有減價的空間?只是俚語云:“砍頭生意有人做,蝕本生意冇人撈。”澳門作為一個自由經濟體,按經濟運作規律而言,資金自然會調節到一個相互適應的狀態。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