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屬文物建築 曾守護東北邊防
馬交石炮台公園重開景致佳
【本報消息】馬交石炮台公園經當局修葺整理後日前對外重開,昨周六下午天晴溫暖,不少居民和遊客到公園休憩參觀。馬交石炮台是本澳文物建築,位於公園最高點,遊人拾級而上,可遠眺水塘和友誼大橋的廣闊景色,了解炮台歷史。
輔助望廈炮台
炮台公園依馬交石山崗之勢而建,主要以石級、涼亭、迴平台等構成,跨越小山兩邊及連接到位於山頂的炮台。馬交石炮台又名瑪利亞二世皇后炮台,約建於一八五一至一八五二年間,為輔助望廈炮台以鞏固東北邊防,曾經扮演重要的防禦角色,它可以控制澳門半島東北部海岸線,保護關閘和黑沙環。但一九四三年二戰期間,炮台遭美軍戰機炸毀,直至毗鄰的通訊博物館建成,才陸續修復。
吊橋設計獨一
炮台的設計精巧特別,沿石級走至最高點始看到炮台的入口,入口前還有一道防護溝。炮台的入口還有吊橋,是澳門現存炮台中唯一有這種設計。在入口旁邊,有一處防守室,外牆上開了一排窄長的槍孔,可對付來犯的敵人。炮台的規模不大,上層中央只有一個圓形平面的炮壘,凹陷的位置是原來放置火炮的地方。
遊人從公園信步而上,可到炮台入口的木吊橋進入炮台,並可從最高點和周邊石階眺望到澳門東端水塘、新口岸一帶及海角遊雲的景色,是登高望遠的怡人好去處。
遠眺東端景色
馬交石炮台公園入口處位於通訊博物館側,遊人亦可利用漁翁街“牛皮廠”側行人天橋和升降機等,前往海角遊雲,再前行至炮台公園入口。公園全日開放,馬交石炮台則於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開放。當局呼籲遊人參觀馬交石炮台公園時務必注意安全,切勿越界或擅自攀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