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話唔好聽
廣府話並不老套。譬如有句俚語:“好話唔好聽”就是一例。這句俚語出自《老子》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是真話,由衷之言,俗語稱之為“好話”,但“唔好聽”。文章接着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且就“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兩句話作深入一談,清乾隆進士《民言百忍》的作者王庭奎講過:喜好當面吹捧別人的人,也喜歡背後誹謗別人。他說,謙虛是美德,但過於謙虛的人可能心中有詐,沉默是良好的品行,但有意不露聲色的人可能隱藏奸謀。勿以表面正經的人就必然內心正直,要提防那些“正人君子”,實際就是居心不良的人。
有些人雖是笑臉相迎,內心未必友善,此所謂“笑面虎”,亦即皮笑肉不笑。同樣有人痛哭流涕,內心未必悲傷。內心與外貌並不一致。批評我而恰當的為吾師;肯定我而恰當的是吾友;不適當地恭維奉承討好我的,正是陷害我的人。說別人的壞話,不能稱之為直爽;幫助別人做壞事,不能稱作義氣。
元人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真與假會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才顯現出來,可是為時已晚。
王庭奎提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處於今天的環境中,很多蛤乸隨街跳,隨時中招。厚幣甘言,更以美色相誘,是官場慣技,必有所圖。內地的打貪反腐,正如火如荼。謹記《老子》名言:聖人不私自積藏,他盡量幫助別人,自己反而要充足;他盡量給與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律,利物而無害,人間的法則,施為而不爭奪。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