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演民生要平衡
田中泓
上個周末社會討論最為熱烈的,是一演藝公司成功組織及舉辦了一隊韓國男團來澳門演出,吸引了數萬名來自不同地方的觀眾,為邁向“演藝之都”踏出了成功的一步。
自從二三年初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退去之後,澳門重新對外開放連繫,在博企的演出場地,分別上演了一系列來自香港及亞洲的演唱會。比較於以往沒有主辦者願意來澳辦表演,小城突然成為演唱會的集中地,因而有了打造“演藝之都”的底氣。
相較於過去一年在博企場館舉行,今次的韓國男團演唱會卻安排了在一個由政府運作的公共設施,而且為了兩個傍晚的演出,政府部門更劃出交通限制區,連最接近演出場地的輕軌站也臨時關閉。
由於氹仔運動場周邊有不少居民樓宇,這些特殊的措施安排當然引起一些質疑與微言。尤其是演出前幾日已開始的舞台搭建與表演彩排,所造成的噪音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
然而對於運動場周邊的商戶,大量的人流也為受過去三年疫情嚴重影響的生意帶來短暫的上升。商戶代表在報道中表示,生意有兩三成的升幅,而且不僅對運動場附近的商戶,連澳門半島皇朝區某餐飲店舖,更因這演出接到二千多份外賣的訂單,還未計算對交通營運、住宿等正面的帶動。
當然,有建議日後舉辦同類型活動可考慮遠離民居,例如澳門蛋等場館。負責社會文化範疇的官員則解釋,是希望透過演出的舉辦,將人流帶到社區,推動社區的經濟,細心想想也不無道理。
澳門的城市非常細小密集,連馬路都特別狹窄,面對龐大數量的觀眾,今次兩個傍晚的演出,經過多個部門的安排與執行,沒有出現意外而成功完成,可以說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成績。當然,附近居民的意見也是應該考慮的,我亦理解及同情他們的遭遇。但是說實話,在澳門任何地方舉行大型活動,除非是放在“山旮旯”,沒有一項是不影響居民的:大賽車、藝墟、體育館的國際賽事……
俗語說“有得必有失”,任何事都有代表會,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從今次活動總結經驗,日後能找到能平衡商業與民生的方法。畢竟,“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這個城市的定位,“演藝之都”是達到上述定位其中一個手段,而“宜居”則是其中的根本目的。
(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