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2月15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法學導論》 著 者:拉德布魯赫 譯 者:米健、朱林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社會主義文化論》 作 者:拉德布魯赫 譯 者:米健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4年3月

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

三天裡匆匆往返於珠海北京,只是為了參加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名著”出版一千種的慶祝座談活動。雖然不免有點兒疲勞緊張,但它確實是我最近參加過的,最有意義、最讓我感動、最讓我產生聯想的學術活動。

當我在商務印書館的涵芬樓二層展廳裡不算仔細,但幾乎是虔誠地看了商務印書館的創立、發展和所做功德之後,不禁對夏瑞芳、張元濟、梁啟超和王雲五等文化先輩從內心深處油然起敬,不禁地對商務印書館所出版的種種蘊含人類思想和知識的經典著作敬佩讚歎不已。此時,我忽然有眼前一亮和心中豁然開朗的頓悟、開釋直至欣悅感,自顧自地在心底裡長歎:我們這個民族究竟是個偉大的民族,我們的文化究竟是偉大的文化,我們這個國家究竟一直有那許多眼光、境界和格局高遠的優秀分子!所以,無論我們遭遇到什麼困難曲折,她還是會發展、進步並一次次創造輝煌!說起來,它竟一掃我很長時間以來心頭的困惑、無奈、焦慮和陰霾。至少,我在這一刻獲得了某種精神勝利的喜悅。可以說,這是我此次北京之行的最大收穫。

座談會上,我說了幾點即時的感想。

首先,“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出版了一千種經典,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學術”和“翻譯”,它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恐怕只有在中國才能發生和實現,是一個奇蹟。它是一項展示、認識和傳播人類文明,堪稱偉大的文明工程。人類社會上下數千年的文明精華撮要收於其中,這不僅是對中國,也是對整個世界,對整個人類的功德,是對人類文明的記載、傳播和宣揚。就我所知,當今世界大概沒有哪一個國家(起碼是在東方社會),可以做到這樣立意高遠、規模恢弘、攬人類文明精萃入我叢中的大手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中的一個“漢”字,鮮明且強烈地表明了中國文化人大中華的自信和氣度,而一個“世界”,直接且豪放地宣示了中國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質。它體現出中國文化人骨子裡的大國氣派、大國胸懷和大國眼光。有這樣的文化基因,我們的文化怎能不綿延不絕,怎能不偉大輝煌,怎能沒有希望!

其次,“漢譯世界學術名著”是中國看世界、聯通世界、走向世界的視窗和通道。在中國崛起、走向世界、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直至民族復興進程中,在全球化及其所帶來的全球文明逐步呈現的時代大背景下,它可謂是正當其運。它是文化交流互鑒——全球文明建設——中國走向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歷史進程邏輯鏈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因為我們只有在了解和認識世界的前提下才可能走向世界,才可能知道怎樣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才可能被世界接受,才可能在未來世界中起到一個大國應有的作用,才可能把握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脈搏。

第三,“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下觀”注入了多元豐富的內容,使中國原有的天下觀真正轉化成我們這個時代的天下觀。它把中華文明文脈與世界文明文脈連接起來,拓展了民族國家的視野和格局,促進了超越民族國家的人類觀和人類文明觀。

第四,“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始於改革開放之初,伴隨着整個改革開放進程,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又反過來影響着改革開放,影響着一代中國文化人的觀念變化與進步,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着這個時期的思想潮流,同時也成就了無數中國學人。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像改革開放這三四十年的發展速度,而這項文明工程也恰當其時地以相應的速度展開實施,這從一個側面詮釋了文化興則國家興的深刻道理。

第五,作為商務印書館的讀者、譯者和作者,我本人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結緣甚早,深深受益。我本是學歷史的,而從歷史轉型到法學,完全借力於“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蘭州大學讀歷史時想改學法律。那時很少法學書籍,我發現了梅因的《古代法》,讀了一遍沒讀懂,再讀,讀了不知多少遍。幸運的是,那次專業考試題裡竟有三道是出自《古代法》。我至今記得有“奈克遜(nexum)”、“曼兮帕蓄(mancipatio)”,法律進步的手段立法、衡平和擬制以及對梅因名言“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歷史”的理解。於是,我湊巧得到了很高的專業分,它幫助我跨出了專業轉型的第一步。最近一段時間,我在做兩個問題的思考,一個是全球化和全球文明,一個是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我無意中發現,我現在所用的文獻資料至少有百分之六十都是我以前買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中的書籍。所以,對“漢譯世界學術名著”,我自然地懷有感情,心存感激。

最後要說幾句,聽了之前各位領導和諸位專家的發言,我更是深受感染,從而對“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的未來,甚至是中國的未來更抱有希望。因為我的確沒想到,無論是領導還是專家學者,對於這套翻譯叢書的評價如此一致、如此之高、如此客觀。它說明當今中國無論是高居職位的領導還是身居廟堂之側的學者,都對我們國家的國情和未來發展方向有清醒一致的認識,都對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有強烈期待。尤其是對“自主話語體系”的正確認識及其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的關係,更是令人寬慰。其實,這裡面就蘊含着中國的希望。

米 健

2024-12-15 米 健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81719.html 1 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