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01日
第B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克盡己責 善用公帑

克盡己責 善用公帑

有私校前正副校長負責人涉詐騙教育發展基金資助逾二千萬元,款額巨大,社會嘩然。儘管事件由監管部門揭發並求助警方,涉案公帑亦已追回,但近年鑽漏洞呃公帑的案件層出不窮,光怪陸離,除了違法者明目張膽貪婪成性,亦往往揭示有關當局監管不力。管好公帑、善用資源,是特區政府當務之急。

某校前負責人藉詞開展工程申請資助,竟以舊資料偽造報告,暗渡陳倉,成功獲取巨款。據警方公佈的案情,教育部門曾定期巡查,但未及時發現,直至涉案校方高層離職,接任者發現事有蹊蹺無法造帳,呈報教青局後始東窗事發。社會文化司司長已指示教青局須於三個月内審視過去五年有關資助的工作,並提交報告。

近年,醫療券、持續修進等涉及公帑資助、補貼計劃,都被審計部門多番批評,花費巨額公帑卻成效欠佳,甚至揭發多宗涉詐騙的案件,金額之巨,涉案人數之多,觸目驚心。

廉政專員日前約見各公共基金負責人,再三叮囑各公共基金日後在發放資助或貸款時,必須依法、謹慎開展審批程序,做好防範風險及後續監督,及時檢討適用的法規。要求政府監管部門在善用公帑上應嚴謹把關,定期監督。

近十多年本澳經濟起飛,特區政府坐擁高額財儲。善用公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社會樂見其成。但同時存在奢侈浪費,公帑付諸東流。廉署報告、審計報告,苦口婆心勸戒,但往往是“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監管公帑不力,令有心人有機可乘,亦令社會形成一種與政府“分身家”、“搵着數”的不良風氣,公眾看在眼內,怎不心疼!

浪費也是犯罪。過去,或許是財大氣粗,花費公帑如流水,但效果往往未如人意,居民幸福感似乎亦未見明顯提升。如今,一場全球疫症,印證“花無百日紅”,政府稅收插水,公帑一分一毫都不容亂花,必須用於刀刃上。特區政府全體部門都要克盡己責,檢視漏洞、改正漏習,視公帑如己出,方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應有的態度。

夏 耘

2020-10-01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3038.html 1 (新聞小語)克盡己責 善用公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