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經濟就業問題漸浮現
李靜儀:就業配對須更細緻
【本報消息】疫情重創本澳經濟,就業問題陸續浮現,最新數據顯示,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四。政府計劃明年投入逾一百七十七億元基建投資,期望創造就業崗位。
議員李靜儀認為,失業居民人數已超過一萬人,不少打工仔亦開工不足,整體就業形勢困難。她相信即使政府加推基建,但失業或開工不足人士大多數屬於酒店及服務業,短期內難以轉入需要技術要求的建築業。政府應更細緻做好就業配對工作。
建築崗位短期難補
李靜儀表示,疫情影響下,本澳就業環境變差,雖然市場上存在職位空缺,但部分企業即使退了外僱,騰出崗位,但未有請回本地人,讓職位自然流失。同時,市場上還存在結構性問題,雖有崗位但短期內難以配對填補。“既然政府強調市場上有崗位,就需要分析本地人是否容易入到職。”她舉例如政府未來將增加基建,“問題是建築業的員工很多時候要有技術要求,扎鐵、模板、電工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及資歷,才容易入行,但現時失業或開工不足人士大多數屬於酒店及服務業,甚至博彩中企人,難道叫做開服務業嘅女僱員去開機械咩?”認為即使創造更多建築業崗位,不是本地人不願意去做,而是未必容易進入。政府應仔細分析情況,而非一味強調數字,透過短期培訓或帶津培訓解決失業問題是一個方向,但亦需留意結構性的就業配對問題。
促優先聘用本地人
她認同政府推出的帶津培訓計劃,從最近一期在九月報名的情況來看,針對失業人士、具就業導向的帶津培訓課程較為踴躍;相反,針對開工不足或放無薪假人士方面,由於需要僱主推薦報讀,將部分員工卡在門檻前,當局應檢視有否調節空間,推出具針對性項目讓這批人士報讀。
另外,隨着經濟有望進一步恢復,政府應參照過往與大企合作的模式,推出在崗培訓計劃,同時推動優先聘用本地人,讓現時失業人士能快速重投勞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