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位如隔山 藝團眼淚流
上星期到文化中心看兒童音樂劇《瘋狂童話國》,小山藝術會的作品水平一直很高,每次都座無虛席,大人小孩看得雀躍,氣氛熱鬧。今次戲的水平沒變,觀眾一樣看得高興,不過氣氛變得怪怪的——疫情關係,原先的四百座位,只開三分之一,每個觀眾之間隔了兩個位,一家四口已經可以獨霸一行,兒童劇特有的熱鬧氣氛變得尷尬了。製作兒童音樂劇的經費往往很高,製作人面對着縮減的座位,票房沒有了一大截;加上演出場地使用開始緊張,無法多演幾場,過往過千的觀眾量,今次因只能演兩場,只能賣三百票,收入如何平衡,實在費煞思量。文化中心的座位如果隔一個,不及一點五米,隔兩個又過闊,但為了符合政府衛生指引,便選擇了後者疏落的座位安排。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已在上月公佈,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最多可提升至劇院座位數的百分之七十五,又指出重點加強對劇院等場所的精準防控,原則上不對全轄區、全行業實行“一刀切”。內地已經能開到這個比例的觀眾席,澳門人亦有着小心防疫的警戒心,是否也可以跟隨這個比例呢?
到澳門的一個熱門售票網站查看,因為座位和收入的困局,近來很難發現本澳依靠票房生存的藝團的蹤影,這個網站同時有售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的門票,他們的節目已經旺盛起來,在十月和十一月的節目數量有十四個,首次多於澳門,而且當中並沒有計算珠海另外幾個大劇院的節目數量。華發中演有不少值得看的演出:《旅行歲月——左章鋼琴獨奏音樂會》、《大唐古樂——唐代禮樂復原組古譜回歸音樂會》、“Musicall音樂聚”——山澤四重奏音樂會、上海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二○一九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大型原創舞劇《粉墨春秋》、《一把酸棗》 等。
內地部門把劇院座席開放比例視為大事,皆因表演藝術維繫着不少人的飯碗,是盤覆蓋全國的生意和行業;澳門政府遲遲未開放劇場座位,竊以為除了衛生問題,也可能是覺得澳門的藝術活動只是業餘性質,停留在社團聚會的格局,多點少點觀眾也沒有問題,而沒有留意到不少藝團,已經成長為全職狀態,沒有了演出便等於沒有了生命。在他們日漸茁壯時卻輕視而扼殺之,澳門再被稱為文化沙漠時,是誰之過呢?
晴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