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擬十一次飛行完建空間站
【本報訊】據央視網六日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和重要成果。目前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二○二二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作準備。
未來兩年完成建造
今年五月五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在明年到後年兩年的時間裡,通過十一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
他指出,之後的飛行任務就將高密度實施,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還要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先後發射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驗證了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為“第三步”空間站研製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我們也是一直按照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節點,在積極穩妥的推進這項工作。到現在為止,我們的關鍵技術已經全面突破。我們明年將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就是空間站工程的全面實施。”
核心艙研製關鍵期
早在十年前,工程全線就啟動了空間站的研製任務,在今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進入文昌發射場後,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與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航天員系統等各大系統進行了合練,全面考核了空間站系統的正確性。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稱,“眼前這個時期就是我們核心艙這個最關鍵的研製時期,現在我們正在緊張地進行地面的各項的實驗的驗證,以確保我們能夠有效地識別風險,能夠控制好我們的產品質量,能夠有效地控制住風險,能把問題消滅在地面研製期間。”
按照計劃,我國空間站將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期間,規劃發射四艘神舟載人飛船和四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
“我們是第一次搞這麼大一個空間站,一個本着穩妥可靠、安全的原則。我們核心艙入軌以後,我們將相繼發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我們將對我們空間站的關鍵技術進行進一步驗證,這裡面包括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技術。”周建平說。
發揮科學經濟價值
楊宏說,“我們全體研製人員經過了十年的努力,就一個目標早日建成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建造成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開展大規模的科學實驗,服務於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是載人航天發揮它的巨大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
“與此同時,我們還在組織載人月球探測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我相信通過全體航天人的努力,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一定會邁得更穩更遠。”郝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