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防疫減塑
因應防疫,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已成為多數人的日常配備。但大量使用口罩等一次性用品,也對環境生態構成威脅。部分物品如酒精消毒液的膠樽、阻擋飛沫的膠板等,大部分都是可回收塑膠,政府會否考慮設立防疫物資可回收塑膠的安置方案?在確保衛生安全前提下,盡最大努力做到減塑環保。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各地為防疫紛紛生產各類防疫醫療用具,並為確保社會運作推出各項防疫措施。以本澳為例,老人院、學校或於舉辦活動時會設膠板阻隔飛沫傳播;各大公共場所、商戶等設酒精消毒液亦常見,經常有人群接觸的地方都會用消毒液加強清潔。然而,細心思考以上種種物資都是用塑膠製造,若全澳每人持有一樽酒精消毒液,至少產生六十多萬個膠樽,連同其他場所提供的數量更難以估計,惟目前未見有妥善的處理方案。這些可回收的塑膠被隨意丟棄堆填區,實乃與環保政策相違背。
防疫與環保確實難以完全同行,惟在保障衛生前提下回收較具安全的,如酒精搓手液和消毒液等膠樽應非難事,祇是欠缺收集渠道。政府不妨可多思考能否趁機鼓勵公眾參與回收工作,趁機宣揚環保信息,最低限度盡力平衡防疫與環保工作。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