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談三招
新冠肺炎肆虐,對整個社會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疫情最大的特點,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是“來勢洶洶”和“揮之不去”。今冬明春可能還會繼續存在或發展,不像我們最早預計的最快四個星期就會過去。因此特區政府呼籲市民“防疫常態化,堅持不鬆懈”,提出了防疫“三招”,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和不聚集,即保持社交距離。
説起防疫的第一招“洗手”,我們似乎不覺得怎麽樣,因爲我們平時都懂得講衛生。然而,“洗手”這件生活中簡單到極的小事,作爲阻止細菌病毒傳播的措施,卻是二百多年前才由維也納綜合醫院的婦産科醫生塞梅爾發現的。這一發現拯救了千萬母親的性命,挽救了無數幸福家庭。隨着十九世紀細菌學說的發展,人類終於通過科學認知,發現傳播疾病的途徑之一就是肢體接觸,而正確的消毒和洗手,正是能夠阻斷病菌傳播的重要途徑。
防控傳染病,除了洗手,還有戴口罩。特別是經過“非典”、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之後,口罩的使用和普及達到高潮。我小時候使用的口罩似乎只有紗布縫製的那種,不像現在有醫用口罩、非醫用口罩等之分,濾料有普通紗布、無紡布和活性炭材料等多種。那時戴口罩跟現代西方文化一樣,“得病”才需要戴口罩。不過我們那個年代戴口罩還有個作用,就是嚴冬時可以禦寒。現在疫情肆虐,爲了阻止病毒傳播,除了得病要戴口罩,無病的也戴,因爲有的人可能是無症狀的隱性感染者。
防控傳染病的最重要措施就是隔離,極端的做法是封村或生活區,甚至如武漢“封城”。“封城”的原型其實來源於十七世紀發生在英國一個被稱爲鼠疫“烈士”村——埃姆村。當時鼠疫橫掃歐洲,埃姆村幾乎家家都有人染上鼠疫身亡。村民聽從教區牧師莫泊森的指導,不要離開埃姆村,相反應該把村子封鎖起來,以免把鼠疫傳給周圍的村鎮。
盡量避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是防止疫情擴散的最有效辦法。莫泊森牧師的決定,實際上就是現代意義的隔離檢疫。埃姆村民的犧牲,換取了他人更大的倖存的可能。這也是直到今天英國人仍在紀念緬懷埃姆村民的原因。
較輕的隔離就是特區政府所呼籲的,不聚集,保持社交距離。至於保持什麼距離才算安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與他人保持至少一米距離”,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採用這個準則。不過,後來的科學實驗發現,這樣的“安全距離”在某些情況下不夠“安全”。而根據英國研究,防疫“安全距離”其實沒有固定標準,而必須看身處的環境條件。
令人噓唏的是,提出洗手能够减少細菌病毒傳播的塞梅爾卻被迫害至死,因爲他發現導致産婦死亡,是由於醫生們的不衛生,存在傲慢和偏見的醫學界當然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於是塞梅爾遭遇解僱、打壓,抑鬱之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試圖逃走時被警衛發現並毆打,傷口感染引發敗血症而死亡,享年四十八歲。
郭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