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14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隨筆)心中有美景 窗外有大樹

心中有美景 窗外有大樹

浙江大學周有光研究中心年會,金秋在六和塔舉行。這座位於錢塘江畔的樓閣式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三年,是吳越國王錢俶為鎮伏江潮、珍藏佛舍利所建。旁曾有寺,名曰六和,塔因而得名。相傳宋江討方臘時,魯智深與武松率兵馬駐紮塔外寺廟。錢塘江上潮聲如雷,智深係北人,江潮未之聞也,以為是漁陽鼙鼓,便欲起身迎敵,經僧人解釋,乃知是潮信。智深忽憶起出家時師父“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言,知此是宿命,便在塔邊圓寂坐化。周有光先生二○一七年一月十四日辭世,紀念他去世三周年活動因疫推遲,今在六和塔舉行,別具一番情思。先生家鄉常州,距杭五百里,江浙風光旖旎,山連水接,有同城之感。

先生以“漢語拼音方案”著稱,成就更因高壽廣為人知。先生能享高壽,除基因和養生外,儒釋道推重的“精神豁達”、“樂天知命”、“固守本分”、“物我兩忘”等人生觀在其身上得到完美體現,亦極重要因素。先生住北京朝內南小街後拐棒胡同蝸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窗外的大樹》中他談到窗外泡桐樹:“我室內天地小,室外天地大,仰望窗外,大樹世界開闢了我的廣闊視野。”伏身斗室讀書寫作,眼望窗外大樹,覺天地寬廣,宇宙開闊,頗有“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之慨。人說先生是樂天派,凡事都想得開。“文革”初下放寧夏,一家分居三地,想不開也得想得開;一次“五七幹校”開大會,雁陣臨空排便,眾人皆沐糞雨,獨先生因頭戴大帽子而倖免於糞,他發出苦惱人的笑,視此為趣事。

但先生亦凡人,常人想不開的一些事,他也一樣夢寐縈懷:抗戰時全家避難重慶,愛女夭折,他痛苦悲傷;一百○九歲時兒子不幸先去,他夜半思子常常哭醒;九十六歲時老妻離去,更令他悲痛異常,情難自已!葉聖陶先生曾豔羨地說過:“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周有光娶了張允和,一輩子活了別人幾輩子,他幸福快樂,一生有光;如今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神仙伉儷,再不能紅茶、咖啡每日碰杯兩次,令先生情何以堪!

先生寫道:“天天看鳥,我漸漸知道,人類遠不如鳥類。鳥能飛,天地寬廣無垠。人不能飛,兩腿笨拙得可笑,只能局促於斗室之中。我真幸福,天天神遊於窗外的大樹宇宙、鳥群世界。其樂無窮!”在別人眼裡,他神遊天外,融入鳥的世界,正所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然大樹終因枝椏橫生而遭砍伐,“天空更加大了,可是無樹無鳥,聲息全無!我的窗外天地,大樹宇宙,鳥群世界,乃至春華秋實、陰晴風雨,從此消失!”窗外世界頓失,先生也走了。先生雖得享高壽,肉身仍難免寂滅;拔地參天、莊嚴雄偉的六和塔,作為中華文化的象徵或在人心永存。張翥《登六和塔》:“日生滄海橫流外,人立青冥最上層。潮落遠沙群下雁,樹欹高壁獨巢鷹”,詠的是景,也寫的是人。

周 荐

2020-10-14 周 荐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5689.html 1 (隨筆)心中有美景 窗外有大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