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的圓滿致特別的一年
——評《馬勒第一交響曲》音樂會
馬勒《D大調第一交響曲》(“巨人”或“泰坦”Titan),可說是當晚台上台下共同期待的重頭戲。這首長達一個小時、極富魅力的經典作品,可說是馬勒最受歡迎的交響樂巨獻,然其長度和難度,對於任何樂團乃至指揮來說,都是演奏實力甚至是體力的考驗。作為晚期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之一,馬勒的音樂宏大、哲理,具有史詩一般的氣質和格局,配器注重在繁複的弦樂背景上發揮銅管樂的表現力,各樂章耳熟能詳的音樂主題顯現着不同的特質。
在作品的處理上,可以感受到指揮對整體大局運作的充分考慮:全曲的處理先抑後揚,持續地層層遞進,最後一個樂章激情滿懷,達到音樂會的全場高潮。第一樂章似是黎明前的隱約朦朧,大地啓蒙,樂隊控制得不錯,但可以聽出個別銅管樂器獨奏呼應有小小的音準偏差,好在不久就進入狀態。第二樂章是一首人們津津樂道的舞曲,在大提琴與低音提琴的強有力的拉奏中,小提琴與中提琴奏出富有動感、彈性和舞蹈性的三拍子旋律。
當晚的低音提琴聲部表現相當出色,無論是低音提琴的獨奏、還是在樂隊中作為基石和第二旋律的低音聲部詮釋,都是可圈可點。第二樂章音樂詮釋的感染力相當強,聽者無疑是愉悅和感動的。第三樂章的主題來自法國流行兒歌《雅克修士》(即內地觀眾熟悉的《兩隻老虎》)。這一旋律被馬勒有意的小調化了,在以低音提琴為首的各個聲部中,以卡農的寫作手法逐漸疊加。這一部分的音響效果十分迷人。末樂章的規模幾乎占了整個交響曲的一半(在這部交響曲的一冊總譜內,有半冊都是第四樂章)。這一樂章的音樂表達了無盡的勇氣和克服艱險的堅定,令人聽之熱血沸騰。樂隊的熱情與能量在指揮的操控下完全爆發,無論是強有力的噴湧還是暫時的緩解,音樂總是在飽滿的熱情之下流動,直至整個樂章,乃至整場音樂會的最後終音。這個樂章給觀眾以極大的滿足感,在振奮的氣氛中,迎來了最終的勝利。這正是我們想要聽到的馬勒。
當晚的澳門樂團與深圳交響樂團的聯袂演出,配合默契,層層遞進入佳境。二○二○澳門國際音樂節——致特別的一年,這一年,有特別的經歷,特別的辛苦,特別的困難,特別的感動,在音樂聲中,似乎已經有了圓滿的結局。
(二之二)
張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