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英雄身留逾廿傷疤
據中新社報道:“那場戰鬥打下來,好多戰友都犧牲了,鮮血染紅了陣地。”回憶起數十年前那些並肩作戰的戰友們,九十六歲的孫景坤眼含淚水地說:“我想他們呀!”
兩赴朝鮮前線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人,一九四八年,廿四歲的他參軍入伍,從此開始南征北戰。
回憶起自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經歷,孫景坤表情嚴肅。一九五○年十月,孫景坤隨部隊赴朝鮮參戰,後因腿傷不得不回國治療。可傷還沒完全養好,他就再次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
如今,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孫景坤的身上卻留下二十多處傷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他指着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皮膚說。
復員回鄉務農
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孫景坤先後榮立一次一等功、兩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勳章。一九五五年復員後,他主動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鄉務農。而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裡,他從未提起自己曾經用鮮血鑄成的榮耀。
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抗美援朝紀念館移地改建,向社會徵集文物,孫景坤才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人們才知道他是一名戰鬥英雄。
為國犧牲光榮
山城村村民們得知孫景坤是志願軍戰士後,有人問他:“打仗時,有沒有想過死?”他堅定地回答:“戰場上哪能不死人?只要是為國家而死,光榮!”
孫景坤的人品也得到大家的公認,村民有困難,他總是想方設法解決,而他自己的孩子卻沾不上一點光。在家務農的大女兒孫美麗今年已經快七十歲,因為小兒麻痹她的小右腿落下了殘疾。十六歲時,好不容易有一次跳出農門、改變命運的機會,卻在孫景坤的堅持下讓給了生活更困難的家庭。
“不要問國家能為我做甚麼,要多想想我能為國家做甚麼。”在孫美麗的記憶裡 ,這是父親近年來教育後輩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前不久,孫景坤獲得當地授予的“遼寧好人 · 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在他的床頭,有一件掛滿軍功章和紀念章的軍裝,是他那段戎馬生涯的見證。每一枚獎章的背後都有一段難忘的歷史,孫景坤將這些珍藏在心中,從不掛在嘴上。
二〇二〇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人們不會忘記孫景坤和他的戰友們,他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