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籌備期
民國初年,澳門的文學社團開始活躍起來,如蓮峰陶社、張園(又稱因樹園)、娛園等詩社時有詩人聚集吟詠。雪堂於一九一三年成立,後更名雪社,成員較為固定,其創作、出版與活動持續二十多年。二○一六年澳門文化局出版了《雪社作品彙編》,共為三大冊,把雪社成員主要出版物的原版重印合集,澳門學者鄧駿捷、陳業東的研究文章,記下了雪社在澳門文學史上貢獻突出、深具影響的一頁。
之所以提到上世紀初遙遠的事情,因為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折射面,文學社團的出現往往受到時代的催動,體現時代脈搏的律動。我略略談一下至今成立三十三載的文學團體——澳門筆會吧。澳門筆會已故會長李鵬翥寫於一九八六年一月六日的〈澳門文學的過去、現在及將來——在澳門文學座談會上的專題發言〉中說:“以三十六年來我所知道的,除了近年組成的澳門筆會籌備組、東亞大學中文學會之外,沒有一個較長時間的文社或文學團體的組織”;前輩李成俊曾提及,澳門筆會於一九八一年便開始籌備了,多年未成,只為慮及寫作人不多難以成事。歷經七年,條件較為成熟了,澳門筆會於一九八八年一月成功創會,這已距內地改革開放之後十年了。同年一月“中葡聯合聲明”正式換文,澳門進入了回歸祖國的過渡期,蕞爾之城空前地獲得內地、國際關注度。筆會成立後開展文學交流和推廣創作,澳門基金會邀請聯合主辦澳門文學獎至今。
悠悠歲月,在澳門筆會三十周年會慶典禮上,有一個向已故的筆會創會領導梁雪予、李成俊、李鵬翥、佟立章、陸覺鳴、余君慧、林朗諸先生致敬的環節,以勵後來者。前理事長陶里先生操持會務多年,創辦《澳門筆匯》,刻下在加拿大頤養天年。關山迢遞,我這個創會會員對失去視力仍在口述寫作的老作家時興思念。
(日子輕輕地過去 · 五十八)
林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