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硬仗期勝最後一公里
日前統計局公佈九月通脹按年下跌百分之○點四,正式宣告進入通縮年代。物價持續下降,一定程度反映居民當下消費意慾低迷。居民捂緊錢包,各行各業為撬動消費,減價浪潮一浪接一浪,也成為通縮推手。雖然財爺料十月賭收有改善,並稱中長期經濟將穩中向好,向市場大派定心丸。然而,遠水不能救近火,中小企在短期尚且因為捱不住而先後離場,願景即使再亮麗,也無福消受。
昨天公佈最新一期的失業率,升勢持續,整體失業率及本地居民失業率同告上升○點一個百分點;第三季本地居民月收入中位數,從持平多季的兩萬元,減少一千七百元至一萬八千三百元。居民月收入中位數重回一五、一六年的一萬八千元水平,相信與越來越多企業為挺過“最後一公里”而加入“無薪假”行列,變相“被減薪”的僱員比例持續擴大有關。雖然同日公佈的九月旅客量按月大升超過九成七,但仍未能沖淡市場烏雲密佈的氛圍。
“最後一公里”對多數企業來說,“這麼近那麼遠”,對前景抱持希望的企業,至今仍苦苦支撐,期盼曙光就在轉角處,但亦難免會憂慮疫後復甦是場持久戰。為“輕身上陣”,唯有大力推行開源節流方案。然而,在經濟環境疲弱的當下,開源,說易行難,反之節流成為大方向。企業除了不補充已流失的人手、削減員工福利,“無薪假”也是企業減負瘦身的方法,更是僱員為保飯碗、無選擇下的唯一“選擇”。
“無薪假”情況越是普遍,經濟似乎越是陷進死胡同。部分企業尤其大企,向員工推出的“無薪假”並非三數天,而是每月十天,即變相減薪三分之一,對於需要養家活兒的打工仔來說,生活壓力可以想像。“無薪假”無了期,平常消費傾向省吃儉用,與政府提倡的刺激消費提振內需背道而馳。
當“塘水滾塘魚”越發後繼無力,政府是時候“率軍”打好這場硬仗,縮短“最後一公里”。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