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24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二弦)又想起“以病人為中心”

又想起“以病人為中心”

日前在街上遇見一位老友。他剛去山頂醫院就診完畢,踏上歸途。我問他身體有何不適?他說:慢性病纏身,揮之不去,只能與之共存。剛才就是到醫院複診。他又說,今天依預約時間去到醫院,但是仍要在候診室呆等差不多三個鐘頭,才輪到他就診。

身為公立醫療機構的常客,我對友人的遭遇一點也不陌生。猶記得二十年前,我多是在開診一個多小時前去報到,爭取早些睇完醫生,趕去上班。若干年前,當局推出iOS版手機應用程式(App),供市民透過手機隨時隨地查詢諸如個人在急診、門診、院內藥房的輪候情況等資訊。由於住處離醫院不算遠,我每次去醫院報到後,都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短暫離開,待至知道快要輪到自己,才重返候診室。不過,住處遠離醫院的病人在掛號後,多數選擇留下,充其量就到醫院大堂飲食部買些食物裹腹。

事隔差不多兩年,隨着特區政府推動建設智慧城市,鏡湖醫院也先後推出“醫達通”網上掛號平台和全新網上平台“鏡湖通”的網頁版和手機應用程式(App)等,方便市民進行網上掛號和繳費、查看門診導診和診症輪候進度、查閱自身的醫療報告和影像等資料。

公私立醫療機構不約而同都強調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並通過一系列的措施,不斷革新醫療服務。如果撇開援外醫療服務和收費等不談,兩相比較之下,哪一方提供的醫療服務,如:轉介、預約、掛號、留醫、揀醫生等,更能積極回應社會的實質訴求,受到廣大市民的認可和歡迎?換言之,市民在哪一方會得到較佳的醫療,享受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務?不過,最期盼的還是公私立醫療機構攜手合作,取長補短,積極回應普羅大眾的迫切訴求,打造一個歡樂、健康、不斷向前發展的澳門。

方 圓

2020-10-24 方 圓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7800.html 1 (二弦)又想起“以病人為中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