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26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殷言快語) 應使則使 應慳則慳

應使則使 應慳則慳

標題八個字,是澳門基金會吳志良主席對於今後社團資助的意見。

九年前我曾經與本澳多位戲曲界朋友前往北京參加“兩岸四地中國戲曲藝術傳承與發展之北京論壇”,我發言介紹了澳門戲曲之繁榮:小城澳門人口不多,有人戲說是文化沙漠,非也,假如按人口比例來算,澳門業餘戲曲團體數量可謂世界之最;幾乎每天都有戲曲演出,演出頻率之高位列世界前茅。當時我只是說了數量,沒有評說品質和演藝水準……

我一九八三年移居澳門後,聽過很多高水準的粵劇曲藝演唱。剛到澳門不久,簡朗秋先生帶領我到殷皇子馬路白鴿票樓上,介紹我拜識了陳瓊女士,並且聽了她的演唱,美到極點。還有一次楊海城先生邀請我聽他與謝佩珊小姐演唱《別窯》一曲,由當時的建華體育會樂隊拍和,兩位演唱投入,令我這聽曲人沉醉。我雖然從小在上海接觸粵劇曲藝和廣東音樂,但是到澳門後近距離面對面的接觸,使我對粵劇曲藝有了一種親切感。移居澳門近四十年,觀賞過多位本地唱家的精彩演出,例如鄧奕生、李燕明、金卓波、鄧華超、易麗娟、阮順娟、陸偉強、蘇麗英等等,他們的表演規矩認真,業餘不亞於專業。但是很坦白地說,也聽過不少不堪入耳、五音不全的“演唱”。有時候領導安排我去觀賞某場演出,因為是工作,舞台上出現這種狀況也不能退場,實在讓我很尷尬難受。我曾經與本澳業餘粵劇曲藝領銜人物討論過此事,她當場從手袋裡拿出一對小耳機,並且說:“這種事常有,我會偷偷地帶上這個(耳機),眼睛還是看着舞台,佯裝在傾聽……”甚至在澳門藝術節的演出中也出現過類似情況,有一年澳門文化局請某個社團籌備組織一場粵劇曲藝專場演出,演出當天有兩位文化局的新同事(本地出生成長的)到場欣賞,她們是第一次聽粵曲。第一個節目是一位中年男士的演唱,無論是聲線或演唱技巧都屬低能,兩位新同事對我說:“這就是粵曲嗎?怎麼這麼難聽的。”從這兩位新同事的反映可以得出結論,這種情況對於粵劇曲藝是一種嚴重的破壞……

這種情況的發生,演出的組織者不會不知道他的低水準,往往是私情或私利在起了渾水摸魚的壞作用。曲藝演出的開場第一曲水準低還有另一個原因,有一定水準的演唱者往往不願意唱第一曲,因為觀眾遲到……

澳門政府對粵劇曲藝演出的資助,的確造就了繁榮並普及了本澳演藝活動的效果,但是對於那些自娛自樂低水準的“演藝”的資助,實際上起了反作用,難聽的演唱使得初次接觸此項藝術的年輕人產生誤解。對於這種低水準的演出今後再也不能“大手大腳”地給予資助,“應慳則慳”。

(一)

殷立民

2020-10-26 殷立民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8222.html 1 (殷言快語) 應使則使 應慳則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