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30日
第A08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五中全會勾勒“未來感”中國

五中全會勾勒“未來感”中國

為期四天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十月廿九日在北京閉幕,逾六千字的會議公報同日發佈。從提出“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到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全會着眼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發展提出的建議,勾勒出一個有“未來感”的中國,讓身處各地的中國人和關心中國的海外人士,對中國發展路徑有感知亦抱期待。

勾畫出目標路線圖

這份“未來感”,來自於當下發展的“現實感”。隨着中國從“一五”計劃行至“十三五”規劃,“凡事預則立”已深入國人血液和骨髓。五年規劃制定日益成為確保中國沿正確方向、以正確節奏朝目標努力的“動力源”,充實着“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的執政智慧。

在研判中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的基礎上,全會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上述重要目標由經濟、科技、市場、教育、文化、法治、生態等眾多領域一個個具體目標組成,共同勾畫出面向未來的目標路線圖。

這份目標路線圖“現實感”與“未來感”兼具——既扎根現實,體現未來發展之於當下既有成績的延續性;又着眼未來,凸顯對“十四五”時期乃至二○三五年發展預期的前瞻性。具體而言,發展目標兼顧“近”與“遠”,平衡未來五年要做的重點與到二○三五年預期實現的遠景;融通“大”與“小”,統籌總體發展大目標與細分領域的小目標;把握“上”與“下”,既為頂層設計精準謀劃,也為基層實踐留出創新空間。

“謀幸福”使命大事

這份“未來感”,亦指向普通人的“幸福感”。“謀幸福”一直是關涉中共初心和使命的大事,它並非憑空而生,不僅源自每個人對自身實際需求滿足、利益獲得、生命財產安全等的主觀體認,也有對獲得感、安全感的情感體驗和昇華。從就業、教育、社保,到健康、科技、環保,每個關心自身福祉的人都可從全會公報中讀到關涉切身利益的段落,尤其在民生安排上,這份“未來感”與每位個體息息相關。

“人”首先是實現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關鍵一筆”——正如全會所展望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中,“人”亦居於突出位置,從“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到“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從“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到“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全會均有明確。

堅持開放共贏方向

而全會所提重要措施實則是提升人們幸福感的一個個具體註腳。無論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還是“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無論是“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還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無論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還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等,這些都是在為中國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夯實基礎。

這份“未來感”,明晰中國置身世界變局的“方向感”。新冠肺炎疫情加劇百年未有大變局之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國際政治、經濟、安全、科技等領域正經歷深刻調整。步入後疫情時代,中國如何應對加速變化的變局?如何應對外部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從設定目標到提出舉措,全會表明,以開放求共贏仍然是中國堅持的方向。

發展終惠及所有人

從遠景目標看,全會提出“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從“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看,全會提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從具體部署看,全會強調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中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循全會所指路徑,中國以開放合作言行回應世界,將繼續為世界貢獻“發展紅利”,和合作夥伴共同受益於未來。

如果說每個人的生活是一個七日接着另一個七日,那麼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五年接著另一個五年。相信隨著明年中國發展新規劃路線圖的鋪開,在向二○三五年遠景目標邁進的路上,更多的“未來感”將層出不窮,發展所帶來的聚變將最終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來。

(北京廿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2020-10-30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8958.html 1 五中全會勾勒“未來感”中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