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線上營銷 加快轉型
被喻為光棍節的“雙十一”已演變成瘋狂購物節,內地電商巨頭、海外電商亦借助“雙十一”概念的機遇,全方位滲透產品及服務,促銷推廣。
“雙十一”舉行至今十二年,熱度不減,更反映了內地電商由蓬勃發展走向成熟。如今談“網購”已非年輕人的玩意,已成為普羅大眾生活的一部分。線上市場無遠弗屆,催生的直播帶貨模式盛行,在疫下長足發展。
有數據顯示,熱門直播主預售日單日八小時累計觀看達逾一點六二億人次,龐大的流量瞬間轉化為亮眼數字,換來數十億元的強勁銷情;另有資料指“雙十一”十分鐘直播銷售額,超過去年預售日全天的銷售額,極具發展空間。
為捕捉內地市場機遇,本澳商界積極轉變,像配合電子支付或新型營銷模式,透過內地綜合服務平台、網購社交平台作宣傳,甚至迎合潮流試水“直播帶貨”,希望順應市場發展。目前主要可吸引消費者到店消費,向外輸出產品能力有待強化。近年陸續有本地企業欲進駐內地電商平台試水溫,加快產品外銷,主要是手信類及少數的文創產品。但受物流成本、跨境電商發展、運營網店的能力等制約,多少窒礙發展步伐,尚未形成氣候。
事實上,內地旅客對澳門的產品、品牌了解不深,從過往澳門接待三千多萬旅客,卻未能有效為商戶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機遇。現時旅客銳減,生意急挫,過去倚重銷售渠道的模式,不足以應付疫下發展,如今線上線下雙市場,不可或缺。
疫情後,本澳企業如何借用互聯網優勢達到“線上線下”互相引流,一方面商家需着重拓展內地旅客銷售渠道,將產品“送出去”方便旅客;同時“觸網”不應再停留在簡單社交平台、網頁宣傳產品,應深刻了解市場變化,加強“線上化”運營能力,包括產品文案、售後服務、數據分析等。政府亦應主動解決跨境電商面對政策性問題,並投入資源,協助中小企加快轉型,向外輸出產品。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