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樂樂季揭幕凝聚希望
雖不能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港樂2020/21樂季能在十月上旬作有觀眾的現場演出,實在是很不容易,節目雖跟原定不盡同,由澳門出生,經常港澳兩面走,現為澳門國際音樂節的節目總監的廖國敏任指揮率港樂演出名為《廖國敏∣貝多芬三重協奏曲》音樂會為樂迷帶來久違的美樂。指揮、獨奏與港樂如同一起工作很久的朋友,一點不生疏,把四首不同風格的樂曲演繹得很好,雖然不是樂團音樂總監Jaap親自操刀,一樣做出好樣來。我看了十月十號的第二場。
本場節目同時是樂團的貝多芬音樂節的揭幕,其中的《貝多芬三重協奏曲》自然是主打曲目。今次三位獨奏包括指揮兼鋼琴演奏、另樂團的第一小提琴王敬及大提琴首席鮑力卓分別負責小提琴及大提琴獨奏部分。
揭幕選擇三重奏有點冷門,而貝多芬這首寫於一八○四的作品跟作曲家其他協奏曲亦頗有分別。樂曲整體平和舒坦,三個章節少有激烈或大膽鋪陳。樂曲獨奏部分跟樂團幾乎沒有刻意競逐部分,連獨奏之間亦不存在追逐爭風,而是對答和協調為主。換言之,樂曲本身極為舒服可親,加上章法沒有深邃難明的編排,觀眾易懂不難明,但對樂團或觀眾來說卻少了點挑戰性。
或者正是樂曲有這特性,反而令人能細味音樂而非被一波一波的高潮導向較激情或激動的情緒中,都更合疫中求寧靜和平安的心境。樂團幾個聲部保持一貫水準,三位算是本地人才的獨奏(因已在香港工作),各有表現。鋼琴的清脆、小提琴的高揚與大提琴的沉穩可見一斑。可能坐的位置偏高,間中感到小提琴的聲響略大,相對大提琴的聲量就稍為微弱。不過三位獨奏依然融合得很好,無論快板、廣板或終章的波蘭舞曲風格輪旋曲都予人舒暢自在的格調,雖一改常規在揭幕節目奏不大熱門的曲目,在指揮的控制下一樣令人精神煥發。
當晚節目有兩首較短的曲目,一中一西。如果要數瑕疵,算是全銅管的柯普蘭《平民的號角聲》。作為開場曲,台上除指揮只有十二、三人,初時感到有點冷清,但陣陣號角聲和敲擊聲當能振奮人心,不過銅管手不夠齊整,開始時樂聲頗多偏差。林樂培的《謝灶君》甚具東方色彩,以長笛代表一柱清香,銅管代表灶君老爺的威風,雙簧管模仿笙,吹出古調代表天庭,音群反即與演奏代表凡間的,喧鬧與繁忙,鑼鼓則點綴過年的熱鬧氣氛。全曲充滿東方民間社會習俗,由管弦樂來表現並不易演繹,亦依然感到音樂的民間色彩和東方調子,唯長笛聲稍弱,不知是否距離遠影響?但短短一首曲,港樂亦在二樓安排了一折舞獅襯托樂曲的氣氛,誠意十足,予觀眾一個意外小驚喜。
聽完《三重協奏曲》後就想會不會壓軸李察 · 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組曲的成績會比貝多芬《三重協奏曲》更好。為何有這個想法?因之前看過廖國敏指揮的歌劇,音樂控制得十分出色。改自歌劇的《玫瑰騎士》組曲可以說是他的拿手專長。這作品約二十五分鐘,如果不熟悉故事和劇中人物關係,聽起來很可能會打折扣。筆者多年前看過此劇,內容已有點模糊,往時必會趁中休去看一下場刋介紹,今次索性不看,為的是想考驗自己也考驗指揮,在沒有既定的內容中以純粹的心去接收純粹的音樂(其實此舉多少因對指揮有信心)。此曲沒有獨奏部分,也不短,曾為費城樂團的助理指揮,廖國敏面對大樂團可謂駕輕就熟,是夜對着約八十人的港樂,有條不紊地把曲中幾個部分演繹得飽滿濃厚。樂團幾個聲部發揮得淋漓盡致,樂曲如一張華麗的絲被,質感幼滑無痕,材質纖密醇厚,圓舞曲部分更是精彩絕倫,氣氛欣喜歡快,令人如置身華麗大廳。《玫瑰騎士》組曲在廖國敏棒下,全曲沒半分虛位,緊致的推進,飽滿的色彩,帶出作曲家的佳作,亦展示了港樂整體能力。Bingo果真奏得比《三重協奏曲》又勝一籌!樂季揭幕演出,組合新穎,疫中沒人偷閒,為親臨現場的觀眾送上一台好節目和為一眾凝聚了希望!
鄧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