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業毅行小城研學民情
【本報消息】教業中學舉辦以“研學毅行”為主題的CAS課程研究活動,共有一百六十名初三至高三學生參加。經過一個多月的前期作業後,日前舉行了第二階段課程實踐活動。
教業中學的“研學毅行”課程,凸出CAS(創新、行動、服務)三大元素,致力引導學生“走進學校,學好本領;走出學校,服務社會”,培養主題探究、團隊協作能力和身體力行的意志力,過程分為“調查、準備、行動、反思、展示”五個階段。學生從課題設計,到研學方法,用了一個月,預設了歷史文化、經濟民生、風景名勝、民風民俗、建築設施等十個研究課題。調查實踐線路由路環譚公廟起步,途經氹仔消防局前地、媽閣廟前地、大三巴,再回到教業中學。行程約十五公里,歷約五小時,期間新華社、澳廣視跟蹤採訪報道。
當日清晨,全體參加的學生及老師和家長義工二百多人,在該校何賢堂舉行“研學毅行”探究實踐活動的起步儀式。校長賀誠講話指出,“研學毅行”是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是“行走中的課程”,希望同學們能用雙腳丈量這片共同生活的土地,收集素材,不斷促進自己學習力、研究力、行動力、意志力等優秀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使自己更加出類拔萃。
學生隨後分成廿六個小組前往路環譚公廟,展開活動。各組同學按各自預先設計的路線行走,通過實地考察、照相取景、問卷調查、訪談交流等多種方式搜集相關素材。同學們所到之處,市民商家遊客紛紛熱心配合,積極互動,並對同學們的探究精神表示讚許。
下午一時半,各路人馬滿載而歸。校長和有關行政、老師分別為學生頒發活動證書。之後各組學生將對搜集的材料進行精心整合和研究分析,展示成果。
同學們認為這種結伴行走的學習方式新穎獨特,讓自己從傳統的課堂走向廣闊的天地,加深了解澳門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探究厚重的中西文化底蘊,使自己更熟悉澳門和熱愛澳門。家長也認為該活動能培養孩子們的實踐和合作能力,鍛煉意志力和耐力,對孩子的表現感到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