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道路環境減交通意外
祐漢日前發生小童捲入巴士車底驚險一幕,巴士行車安全問題,以至本澳道路設計、斑馬線設置是否合理,再度引起社會熱議。
一直以來,本澳道路上的斑馬線大部分都設於接近路口位置。如此設置亦非本澳獨有,不少國家地區都採取同樣方式,目的是提醒駕駛者要留意減速轉彎、禮讓行人。但本澳情況與道路較為寬闊的外地有所不同,就是本澳路窄車多人又多,在欠缺足夠迴旋環境下,巴士、貨車等重型車輛在轉向時存在盲點,司機需時刻金睛火眼,稍不留神,極易引發意外。
以上述的祐漢交通意外為例,現場十字路口共有四條斑馬線,人流車流眾多,車輛通過要留意來車、過路行人,容不得半點疏忽。巴士司機肩負整車乘客的生命安全,面對本澳道路環境複雜,需要時刻應對突發情況,安全駕駛意識尤為重要。先不論交通意外孰對孰錯,但有關方面應引以為鑒,一方面加強司機安全駕駛意識,同時亦考量增加主動防範設施,讓司機能更好掌握路面狀況,有利安全行車。
遵守交通條例、禮讓行人,是每位駕駛者的應有責任。與此同時,當局必須為所有道路使用者創設更理想、更安全的行車環境。誠然,近年來當局在綜合各方意見、現場視察、分析意外數據等,已調整了多條斑馬線,如適當遷離路口,又或改用交通燈分流人車,但畢竟仍屬少數。針對本澳實際的道路行車環境,當局應更果斷、更前瞻地審視全澳斑馬線的設置,而非亡羊補牢。
在當局大力宣傳交安意識及執法下,近年來行人亂過馬路情況有改善,駕駛者的禮讓意識亦有提高。但行人亂過馬路情況時有發生,尤其是在一些行人過路設施不便的位置,例如漁翁街水塘彎角有行人天橋,不少行人卻選擇直接穿越車速較高的路面,險象環生。貪一時之便,以自身安全作賭注。
交通安全與道路設計、駕駛者及行人安全意識密不可分,馬路如虎口,但只要大家瞻前顧後、互相禮讓,可以將意外發生機率減至最低。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