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管私房菜
近年本澳興起訂製“私房菜”,相關菜館越開越多,部分甚至“隱居”住宅及樓宇經營。然而相關經營缺乏監管,對消費者欠缺足夠保障。
澳門貴為“美食之都”,餐飲業蓬勃發展,處處都能找到美食,種類更是包羅萬有。部分人似乎不滿足在大型餐飲酒樓用餐,令私房菜應運而生,簡單地透過搜索軟件,都能找到很多家。這類餐廳通常規模較細,不容易被察覺,且大多沒有固定菜單,以時令季節和店主安排決定菜品。坊間以至社交媒體群組常有評議,有指這些菜館出品良莠不齊,服務有好有壞。
在住宅樓宇經營的私房菜館,部分以平價作招徠,食物來源及品質不受監管,但究竟多少具飲食牌照?環境衛生及防火安全,又是否符合要求?這類菜館帶來更多陌生人頻繁出入大廈,不但衍生大廈管理安全問題,萬一發生緊急狀況,能否有效疏散大廈人員?
“私房菜”的興起,確實豐富了本澳飲食行業的出品和服務,讓食客有更多選擇,但其經營亦須依法。當局對餐飲行業的管理非常嚴格,相反,私房菜經營就沒有清晰法律規定,猶如“冇王管”。有意見認為,當局應將之歸類為正規餐廳,接受規管,強制申請牌照,令食客放心,也為飲食業帶來公平競爭。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