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懂難讀的部首字
翻閱《藝海》版,圖文並載“魚丁糸到海邊拍新歌MV”。本來這類新聞應是新潮後生仔女的至愛,像我這樣的“老坑”捧而誦之,人唔笑狗都吠。不過吸引我眼球的是“魚丁糸”三個字,特別是“糸”字,它屬於檢字的部首之一。一般人說起“糸部”都說“絲部”,正如“疒”,讀作“病”,“虫”讀作“蟲”,可以說是對了一半,不過糸、疒、虫等都分別有它們自己的音義。“糸”,說成“絲”,是因為一般纖維等紡織物都以“糸”字為旁,如“纖”字說是“絲旁一個韱”,彼此都會意,是最快速而達意的言傳。
《說文》:“糸,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凡糸之屬皆從糸。讀若覛,莫狄切。”即是說:糸是一種纖幼的絲,讀音曰“覓”。段玉裁解釋:“絲者,蠶所吐也。細者,微也。細絲曰糸,糸之言蔑也,蔑之言無也。”即是這絲微細到像沒有,幾乎看不見。
糸,在《管子 · 輕重丁》:“君以織籍於系。未為系,籍系撫織,再十倍其賈。”這裏的“系”字是錯的,戴望指出:“系,應為糸。”糸,表示長度的小數。相當於五根蠶絲並排的長度。南唐徐鍇謂:一蠶所吐為忽,十忽為絲。糸,就只有五忽。小時候老師說到貨幣以元為單位,元之後是角、分、釐、毫、絲、忽。聽得小朋友捧腹大笑,原來他們笑的是“絲忽”,因諧音而想歪了。
說到“糸”音“覓”,順帶一提:疒音溺第五聲,有點似“辣”。至於“虫”則音“毀”,虫是毒蛇;虫蝪,就是毒蟲;虫蜮,喻小人。近日多“虫虫”,這是指雷聲。
引起我注意的還有“魚”這姓氏,在我們印象中,魚姓未見於《百家姓》。我們日常見的最多是“余”,還有俞、喻。而魚出於子姓。春秋宋公子魚(目夷)之後,以字為氏,見《風俗通 · 姓氏》。唐代女詩人魚玄機,字幼薇,一字蕙蘭,長安人。咸通中為李億妾,以不容於大婦,出家咸宜觀為女道士,與名士李郢、溫庭筠篇什酬酢。後以笞殺女童綠翹,為京兆尹溫璋所殺,名列《唐才子傳》。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