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政壇颳起右傾之風
學者籲看清日本戰略威脅
【本報綜合報道】據環球網報道:“反日的人才強烈反對舉辦東京奧運會。”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近日發表的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在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進展緩慢的情況下,日本民眾出於安全考慮提出反對意見,卻被貼上“反日標簽”,安倍因此被批“極端”、“激進”。
日民對華好感走低
這是當前日本政壇的一個縮影。一段時間以來,以安倍為代表的鷹派人士不斷冒頭,日本政壇右傾趨勢漸顯。現任首相菅義偉繼承安倍的外交路線,上台後不斷加深日美同盟關係。外相茂木敏充密集出訪波羅的海三國和中美洲與加勒比地區四國,毫不避諱是為“抗衡中國影響力”。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記者會上頻頻就涉港涉疆問題“表示關切”。日政客釋放大量不友好的信號,導致該國民眾對華好感度持續走低。
“日本的右傾趨勢將會加劇。”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多年來,日本在對華交往上始終秉持“既合作,也遏制”的原則,看重龐大中國市場的同時,也在暗中通過一些手段企圖牽制中國。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逐漸發現,憑藉自己的力量難以應對不斷崛起的中國,所以想和歐美捆綁在一起。
拜登上台帶來契機
特朗普政府對華態度強硬,但集中在經貿層面,這不是日本樂見的。拜登上台後,在政治安全、民主價值觀以及所謂“人權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攻擊,笪志剛說,大國博弈為日本帶來新一輪戰略契機。在香港、新疆、台灣等中國內政方面,日本跟隨美國“起舞”,希望國際輿論環境出現一些有利於它的變化。日本“拉虎皮扯大旗”,把以往幕後的想法搬到台前去“挑釁”。比如,日本內部一直有聲音認為,倘若台灣發生不測事態,勢必影響沖繩。因此,日本必須介入台灣問題,最好再拉上歐美等外部力量。
笪志剛說,日本總讓外界誤以為是“迫不得已”配合歐美,其實它在背後也做了很多工作。日本一直希望能夠乘着“外部東風”,把一些想說而不敢說的話說出來,這對華是一種巨大的籌碼釋放,“日本很狡猾”。
日親華派遭受擠壓
而政治上的右傾現象正在擠壓日本親華派的生存空間。有駐日華人團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以往舉辦文化交流活動,他們常常會邀請一些友華人士出席,現在這些人顧慮重重,有時連錄製視頻的請求也會婉拒。而且在給中方發送賀信時,一些日本友華人士會特別強調這麼做是受活動組織方的委托,言外之意就是“我們只是出於禮節”,他們擔心在日本國內遭到攻擊。
“這種社會氛圍和日本政治風向、外交決策息息相關,反之亦然——日本政客做出對華強硬的姿態,才能贏得支持率。”笪志剛表示,不能說日本現行對華政策導致中日關係發生逆轉,但其一次次的試探和挑釁相當於“量的積累”,一定程度之後可能形成“質變”。他認為,日本在今後的對華交往中,態度會越來越公開,立場也可能更加強硬。
笪志剛提醒說:“我們必須對日本有客觀的評價和認識,看清其戰略目標和戰略威脅,切忌忽視日本在地緣政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日本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國家,否則它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