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果”的親密關係
在我們現有的語境下,一場親密關係倘若以分手或者離婚作為告終,都會被視為一場悲劇、一段失敗的關係。輿論環境的保守同時也導致很多態度轉嫁到親密關係的相處裡,一場好的愛情最後的導向應當是走向婚姻,並且白頭偕老,在這件事上,人們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都非常不寬容。親密關係的最高級除了婚姻,還能是什麼?
幾乎沒有人認為一段親密關係結束,是因為它圓滿、成功了,所以分開,更不會有人想要慶祝。
“我把我最好的青春給了你!”這是人們在親密關係破裂以後最常有的心理反應,尤為女性。這樣的觀念會否本質上已經是“
厭女”呢,是對女性的歧視,認為女性年齡存在最佳黃金期,如同“剩女”標籤一樣存在負面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認定親密關係固定不變是很偷懶的想法,任何一種關係只要把時間維度拉長,都不可能處於靜態。當然也和我們從小被灌輸了太多“結果論”有關,“只要衝進婚姻的殿堂,我們就幸福了”,“只要成為父母,有自己的家庭,我們會幸福”,為“結果”營造過多的假象,導致過於追求所謂的“終點”,而忽略了過程,然而人生的大多數事情,過程才是最幸福的。
功利與結果的導向性,否定了人與人在相處過程中、在度過自己人生中那些非結果、非導向性的東西。婚姻關係不是親密關係的必然,至死不渝也不是。愛情可以完全獨立於婚姻而存在,好的關係能夠點亮一個人,出於本能產生的那些感覺,心動、愉悅、思念,都是人生中很美好的時光。一旦走到親密關係的實踐裡,維持感情,又是另一回事了,需要更多智慧和理性。
如果要問“破裂告終的親密關係有什麼意義”,可以說等同於是在問每一天有什麼意義。
那就是我們活着的意義啊。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