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網上探討新經屋申請
【本報消息】新城 A 區五千多個經屋單位近日開隊,是《經屋法》新制下的首次開放申請。在周四晚上進行的網上直播節目《公民有計傾》上,立法議員林玉鳳及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陳建新一同探討新法的實施情況,對於受疫情影響收入而不達申請要求的情況,兩人均認為這突顯了經屋恆常供應的重要性,從而讓有關人士收入回升時可再作申請。
計分排序制度合理
是次經屋申請是修訂《經屋法》後的首次開隊,分組排序還原成計分排序,家團中有未成年人或殘疾人士、在澳居留時間越長、家團中永久性居民的比例越高,則越有優勢。陳建新認為計分排序制度十分合理,有關計分表的設定是站在市民角度出發,把有限的社會資源優先給予最有需要的人。但暫時尚在申請初期,未有數據判斷“上樓線”是多少分。
受疫情影響,不少打工仔在近一、兩年收入減少,導致有些人士過去十二個月的平均收入未達經屋申請下限。陳建新認為,對於這種情況難以酌情處理,否則恐成常態,而且有能力支付首期並不代表有能力供款,他日銀行在審批貸款時也同樣要考慮申請人的供款能力。因此,在經濟仍然波動的情況下,着眼點不應是收入下限的酌情處理,而是要確保經屋恆常供應,使有關人士他日收入回升時可以再作申請。
新《經屋法》的另一個重要修改是全面去投資化,日後如要出售,必須按原價讓房屋局回購單位。林玉鳳表示,審議此法案時她贊成經屋去投資化,但主張若干年後的回購價格起碼應計算通脹,可惜有關意見沒被採納。她亦澄清,前年在審議法案時曾表示“不應鼓勵正就學的人士買經屋”,但不鼓勵並不是代表完全不可以,而是應按情況處理,正如現時該法規定,若申請人年滿十八歲且連同家團一起,仍可申請經屋。
倡推共融宿舍概念
林玉鳳認同經屋恆常申請的重要性,有感現時 A 區規劃的兩萬四千個公屋單位,差不多可以覆蓋“二○一九年經屋隊伍”的申請者。另外據統計每年約有三千對新婚夫婦,這些家庭並非全部都需要買經屋,故“兩萬四公屋”後,若每年可恆常供應兩千個經屋單位,應可滿足社會需求。她又認為本澳應推廣共融宿舍概念,讓年輕人進駐社屋、長者公寓,使長幼互相照應,亦增添社區活力。